第81章 最高会议全体大佬被一句话拿捏(第2页)
仅仅几秒钟后,模型上代表“不稳定点”的红色警示光斑开始无法控制地急剧扩散,很快就覆盖了整个反应堆。一条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模拟结果:灾难性约束失效,能量泄露将导致偏滤器在0.3秒内气化。”马英昆用异常平静的语气报告道。
会议厅里一片哗然。这个结果,正是他们所有人最害怕发生的事情。
“这个结果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王院士激动地站起来,但语气中更多的是焦虑而非指责,“马首席,我们承认你的模型指出了问题的本质!但这并不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核心矛盾!”
马英昆没有直接回答,他转向控制台。“女娲,载入我的动态域自适应耦合算法,进行二次推演。”
话音刚落,主屏幕的动态模型旁,一个并行处理的虚拟窗口被瞬间构建。
马英昆并未进行任何夸张的动作,只是平静地发出指令:
“注入预测性纠错模型,实时重构等离子体边界的磁场拓扑结构。在微秒级的时间尺度上,将湍流模型与约束模型进行强行耦合。”
他口中的每一个词,都精准而颠覆,在物理学家们的脑海里引发了剧烈的震动。
这并非凭空创造,而是用一套更高维度的数学逻辑,强行让两个不兼容的物理定律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对话。
仅仅五分钟。
当最后一串代码被确认,那个原本布满红色警报的虚拟反应堆模型上,代表警报的红色标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并最终消失。
整个模型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而和谐,蓝色的数据流在其中平稳地运转,展现出一种被完美掌控的状态。
“二次推演结果:Q值稳定在0.98,能量约束效率提升90%。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
整个会议厅,死一般的寂静。
但这种寂静并非源于神迹,而是源于一场剧烈的思维碰撞。
在场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在疯狂转动大脑,试图理解刚刚那五分钟内发生的一切。
王承德怔怔地看着屏幕,嘴唇翕动了几下,他深吸一口气,坐回座位,但立刻又探身向前,用尽全身力气问出了那个终极问题:
“推演是推演,它可以用非实时的方式完成。但要让它在轩辕一号上实时运行,马首席,你的算法所需要的算力,我们拿什么来支撑?”
“伏羲基地的女娲超算,连它需求的百分之一都满足不了!”
他的问题一针见血,也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绝望。
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