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间故事选刊是国家级期刊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柳奶奶的白猫(第1页)

六十年代初期,柳家村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柳奶奶独自住在村东头两间低矮的土坯房里,一间作厨房,一间当卧室。那时候,粮食比金子还珍贵,可偏偏老鼠多得吓人。

每到夜深人静,柳奶奶就能听见老鼠在房梁上窸窸窣窣地跑动,有时甚至大胆地在她枕边窜过。她辛苦攒下的半袋玉米面,一夜之间能被啃出好几个洞;挂在房梁上的腊肉,稍不留神就会被咬去一大块。

这些挨千刀的小畜生!柳奶奶常常举着扫帚追打老鼠,可那些灰溜溜的小东西机灵得很,转眼就钻进墙缝不见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腊月里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人脸。柳奶奶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挎着篮子去赶集。集市上人不多,卖的东西也少得可怜。她转了一圈,只买了半斤盐和一小包针线——这是她攒了三个月的钱。

就在她准备回家时,一阵微弱的声从角落里传来。柳奶奶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个破竹筐,里面蜷缩着一团雪白的东西。

老姐姐,看看这只猫吧,老汉搓着冻得通红的手,纯白的,全柳家镇找不出第二只来。

柳奶奶凑近一看,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那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猫,毛色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色。最神奇的是它的眼睛——一只是琥珀般的金色,另一只则是湖水般的浅蓝。小猫似乎不怕生,抬头用那双异色的眼睛直直望着柳奶奶,又轻轻了一声。

这...这得多少钱?柳奶奶问,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买下它。

老汉伸出三根手指:三块钱,连筐子给您。

三块钱!那可是柳奶奶半个月的伙食费。她犹豫了一下,又看看小猫那双仿佛会说话的眼睛,终于咬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了皱巴巴的钞票。

回家的路上,柳奶奶把小猫裹在棉袄里,只露出个小脑袋。小猫出奇地安静,偶尔伸出粉嫩的舌头舔舔她的手指。

以后你就叫雪团吧,柳奶奶轻声说,咱们一起过日子,你帮我抓老鼠,我管你吃喝。

说来也怪,自从雪团来了,柳奶奶家的老鼠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头天晚上,她还听见几声老鼠叫,接着是一阵混乱的跑动声和几声尖锐的,然后整个屋子就安静下来。第二天一早,柳奶奶发现厨房地上整齐地摆着五只死老鼠,雪团蹲在旁边,优雅地舔着爪子。

哎哟,我的小祖宗!柳奶奶惊喜地抱起雪团,亲了亲它毛茸茸的小脑袋,你可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救星!

雪团在柳奶奶家过得惬意极了。每天吃饱喝足,最爱做的事就是躺在窗台上晒太阳。柳奶奶把最好的食物都留给它——偶尔有鱼,她只喝汤,鱼肉全给雪团;逢年过节有点肉,也是先紧着它吃。

渐渐地,雪团从一只苗条的小猫变成了圆滚滚的大白球。村里人都说,柳奶奶养的不是猫,是只小狮子。更神奇的是,雪团似乎能听懂人话。柳奶奶跟它说话,它就歪着头,用那双异色眼睛专注地看着她,偶尔一声作为回应。

雪团不仅守护着柳奶奶家,连带着整个柳家村的老鼠都少了许多。村民们常常看见它蹲在粮仓屋顶,像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有几次,村里的小孩想逗它玩,扔石子吓唬它,结果当天晚上,那些孩子家的厨房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几只死老鼠,吓得他们再也不敢招惹这只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奶奶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八十年代初,村里开始有人盖砖瓦房。柳奶奶的儿子在城里工作,寄钱回来让她也翻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