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间故事选刊是国家级期刊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临终母亲灵魂离体的接引(第1页)

我永远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天,姨姨林小梅来我家做客时讲的那个故事。那晚我们围坐在火炉旁,炉火映照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她的眼神时而恍惚,时而明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夜晚。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姨姨的声音低沉而温柔,我娘,也就是你奶奶的姐姐,那时候已经瘫在床上大半年了。

林小梅的母亲李秀兰那年七十八岁,因为一次严重的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卧床不起。作为家中长女,林小梅毅然辞去了县城的工作,回到乡下老家专门照顾母亲。

我在娘的床边搭了一张小床,姨姨比划着,就这么宽,刚好够我翻身。每天晚上,我都要起来两三次,帮娘翻身、擦身子、换尿布。

那时的农村条件艰苦,没有现在这些方便的护理设备。林小梅就用最原始的方式照顾母亲,日复一日,从不抱怨。她记得母亲躺在床上,日渐消瘦的脸庞,那双曾经灵巧如今却干枯如树枝的手。

娘总说拖累了我,姨姨的眼里闪着泪光,可我不觉得。小时候娘也是这样照顾我的,现在轮到我回报她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屋檐下的冰棱子有一尺多长。李秀兰的情况越来越糟,已经不太能进食,每天只能喝点米汤。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过,摇摇头说准备后事吧。

就在娘走的前一天,怪事发生了。姨姨的声音突然变得神秘起来,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向前倾身。

那天傍晚,久病的李秀兰突然精神好了起来。她不仅能清晰地说出完整句子,还主动要求喝粥。林小梅欣喜若狂,赶紧熬了小米粥,一勺一勺喂给母亲。

娘那天说了好多话,姨姨回忆道,她问我记不记得我六岁那年,她带我去镇上赶集,给我买了根红头绳。这些事我都快忘了,她却记得清清楚楚。

李秀兰甚至还哼了几句年轻时常唱的山歌,声音虽然微弱,但调子很准。林小梅以为母亲的病情好转了,高兴地给在外打工的弟弟妹妹们打电话报喜。

现在想想,那就是回光返照啊。姨姨叹了口气,炉火映照下,她的影子在墙上摇曳,显得格外悠长。

那天晚上,林小梅像往常一样伺候母亲睡下。她给母亲擦了身子,换了干净的被褥,又喂了点温水。李秀兰很快就睡着了,呼吸平稳。

我检查了门窗,确定都关好了,才躺下休息。姨姨的眼睛在火光中显得格外明亮,那天我特别累,几乎是一沾枕头就要睡着。

就在林小梅迷迷糊糊即将入睡时,她听到了一声——是房门被推开的声音。

我以为是我丈夫或者孩子进来了,姨姨说,就眯着眼问,但没人回答。

林小梅勉强睁开眼,看见房门开了一条缝,大约有两指宽,但门外黑漆漆的,没有人影。冬夜的寒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直摇晃。

可能是风吹开的,她自言自语道,起身去关门。门外院子里月光很亮,照得积雪泛着蓝光,但确实一个人也没有。林小梅重新插好门闩,回到床上。

这一次,她很快就沉入了睡梦的边缘。那种感觉很奇怪,明明知道自己还没完全睡着,却能看见各种模糊的画面在眼前飘过。

然后,门又响了。姨姨的声音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这次的声音比之前大得多,不是轻轻的,而是的一声,好像有人用力推开了门。林小梅猛地惊醒,看见房门完全敞开了,寒冷的月光如水般泻入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