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深入学习(第2页)

在办公室闲聊时,一位教《材料力学》的老教授扶了扶眼镜,笑着说:“那个叫林墨的学生,最近老来问我问题,有些角度还挺刁钻,像是看了不少课外书。不错,是块搞研究的料子。”

大家都以为林墨是开了窍,或者受了“高教六十条”鼓励钻研学问的感召,决心在学术道路上奋勇争先。虽然觉得他有点“用力过猛”,但态度总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第一个隐约察觉到林墨“异常”的,却是同宿舍最憨厚朴实的王建国。

王建国也是个刻苦的学生,但他主要专注于吃透教材和完成作业。

他常去图书馆复习功课,经常能看到林墨坐在固定的角落。出于好奇和请教的心思,有一次他做完作业后,悄悄走到林墨身后,想看看他到底在钻研什么高深学问。

这一看,却让王建国有糊涂。

林墨摊开在桌上的,根本不是《结构力学》的习题集,也不是《建筑材料》的课堂笔记,而是一本厚厚的俄文原版书——《水泥化学》。

旁边摊开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奇怪的化学符号、晶体结构图和温度-时间-强度曲线。

王建国认得那是水泥,但他完全不明白林墨为什么要研究水泥的“化学”?

这跟老师讲的配合比、抗压强度有什么关系?而且那是俄文书啊!

他忍不住压低声音问:“墨哥,你……你看这个干啥?这考试又不考?”

林墨似乎沉浸其中,被突然打断,愣了一下才回过头,看到是王建国,笑了笑:“哦,建国啊。随便看看,想着多了解点材料背后的道理,说不定以后能用上。”

“背后的道理?”王建国一脸费解,指着那本天书般的俄文书。

“这……这得是化学系的人看的吧?咱们能把混凝土拌好、知道啥标号用哪儿不就够了吗?你这看得也太深了……”

他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土木系的学生,为什么要去钻研发酵……哦不,是水化反应这种微观的、看起来跟盖房子搭桥完全没关系的东西。

有这时间,多算两道结构力学的题不好吗?

林墨看着王建国那困惑又带着关切的眼神,知道很难跟他解释清楚工坊的渴望和自己追求“知其所以然”的动力,只能含糊地笑笑:“嗯,就是个人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你快复习你的吧。”

王建国摇摇头,嘟囔着“墨哥的想法真是越来越难懂了”,带着满腹的疑惑走开了。他只觉得林墨勤奋得有点“走火入魔”了,看的书都邪门歪道的。

林墨收回目光,重新投向书页上那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微观结构图。他知道,在旁人看来,他或许是在不务正业,是在钻牛角尖。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每多理解一点材料背后的科学原理,每多掌握一条力学的基本规律,意识深处的工坊那“饥饿”的感觉就会减弱一分,那模糊的新课程提示似乎也会清晰一丝。

他仿佛能听到工坊在低语:更多……还需要更多……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为了满足工坊那神秘的需求,也为了真正打通古今匠作的壁垒,林墨在这条无人理解的书海潜修之路上,走得异常坚定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