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工手艺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院中惊变(第1页)

春耕支农结束,回到水木大学的林墨,确实因为狩猎野猪的事迹,在班级里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他那狩猎本事、沉稳的心态以及与年龄不符的丰富山林经验,让许多来自城市的同学感到既惊奇又佩服。

带队老师和刘辅导员在总结会上,还特意表扬了林墨,将他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服务生产”的典型,鼓励大家不仅要读好书,更要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

这股风潮之下,难免有热血上头的同学,尤其是以周伟为首的几个好动分子,缠着林墨,非要他下次也带大家进山“见识见识”,美其名曰“锻炼革命意志,改善生活伙食”。

对此,林墨的态度异常坚决,毫不犹豫地一一回绝。

“山里不是游乐场,野猪更不是靶场的固定靶。”

林墨的神色少见地严肃,“上次是情况特殊,有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带队,熟悉地形,做了周全准备,才侥幸成功。贸然进去,迷路、摔伤、遇上野兽群,哪个都不是开玩笑的。我们不能给公社添麻烦,更不能拿自己的安全冒险。”

无论周伟等人如何软磨硬泡,林墨始终不松口。见他态度坚决,又有理有据,同学们的热情才渐渐冷却下来,只是看他的眼神里,依旧带着那份对“能人”的好奇与些许距离感。林墨乐得如此,他不需要这种虚名,安稳才是第一位的。

支农后的第二个周末,林墨照例骑车返回四合院。车轮刚滚进前院,他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

前院比平时安静不少,闫埠贵家门口通常雷打不动坐镇“算计”的三大爷不见踪影,只有三大妈在屋里忙着做饭,脸上带着些心不在焉的焦虑。闫解成也不在自家门口晃荡。

反而中院里,却隐隐传来一阵压抑的嗡嗡议论声,似乎聚了不少人。林墨推着车往里走,看到杨大山媳妇正在自家门口淘米,眼神却不时瞟向中院,眉宇间带着担忧。杨大山本人也不在屋里。

更奇怪的是,后院一向不怎么出屋的聋老太太,竟然被一大妈扶着,坐在易中海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浑浊的眼睛望着中院方向,干瘪的嘴巴微微动着,像是在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刘光天、许大茂也凑在附近,竖着耳朵,脸上表情各异,有惊惧,有好奇,也有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唏嘘。

而本应最为关切、作为事件核心的贾家人,以及院里主事的易中海、刘海中,还有通常哪儿热闹往哪儿凑的傻柱,却一个都不见踪影。自家门锁着,母亲今天上中班还没回来,只有妹妹林巧在屋里小炉子前热着晚饭。

这反常的寂静与躁动交织的氛围,让林墨心头微微一沉。肯定出事了,而且不是小事。

他停好自行车,没先回家,而是朝着人声汇集的中院走去。越靠近,那些压低的、带着震惊和后怕的议论声就越清晰。

“……当时我就离得不远,就听见‘咔嚓’一声,然后是机器那瘆人的怪响,紧接着就有人撕心裂肺地喊‘停车!快停车!东旭卷进去了!’……”这是闫解成的声音,他似乎在轧钢厂车间里目睹了什么,此刻正心有余悸地向围着的众人比划着,脸色发白。

“我的老天爷啊!卷进去了?哪台机器?不能吧……”一个邻居倒吸着凉气问。

“就是三车间那台老毛子留下的粗轧机!劲儿那么大!谁能想到……”杨大山的声音插了进来,带着沉痛,“等人冲过去拉下电闸,已经……已经晚了小半截身子……”

“人怎么样?还有气吗?”有人急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