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平凡的青春分集介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 青州城备战与乡野暗线(辛丑年仲春?续五)(第1页)

正月二十八的辰时,晨光刚漫过炎火山脉的山脊,朱福友一行人就牵着马,踏上了回青州城的路。队伍拉得不算长,二十多个亲兵走在两侧,中间是骑着马的朱福友、郑学寿和陈丰兵,林忠夫妇带着孩子跟在旁边,最热闹的要数孙海兵领着的五个孩子——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最小的那个男孩,自己则扛着个装烤红薯的布袋子,跟孩子们凑在一起,嘴里不停地讲着昨天打教徒的“英勇事迹”。

“俺当时一棍子就把那教徒打翻在地,他爬都爬不起来!”孙海兵拍着胸脯,故意把声音提高,惹得孩子们一阵惊呼。那个五岁的小男孩攥着他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问:“海兵哥哥,你真的能一棍子打翻坏人吗?”

“那可不!”孙海兵得意地挑眉,刚想再说点什么,就被朱福友打断了:“行了,别吹了,昨天是谁被教徒从背后偷袭,差点摔下马的?”

孩子们顿时笑作一团,孙海兵的脸瞬间红了,挠着头嘟囔:“那不是俺没注意嘛……再说了,最后还不是陈大哥救了俺。”

陈丰兵坐在马背上,闻言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孙海兵:“别闹了,吃块糕点垫垫肚子,到青州城还有两个时辰的路呢。”

孙海兵眼睛一亮,接过油纸包就打开,里面是几块枣泥糕,他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还是陈大哥好,不像朱先生,总爱拆俺的台。”

朱福友笑着摇摇头,转头看向身边的林忠:“林大哥,你熟悉苍梧郡的乡镇吗?青州城周边有哪些镇子离西郊近?”

林忠想了想,说:“青州城西边有三个镇子,分别是柳溪镇、河湾镇和石坪镇,其中柳溪镇离西郊最近,走路也就一个时辰。雷烈火以前经常和柳溪镇的乡绅打交道,听说那里有个叫‘王记粮铺’的,其实是烈火寨的眼线,专门帮他收购粮食和药材。”

朱福友点点头,把这个记在心里:“等回了青州城,我让海兵去柳溪镇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血魂教的线索。”

“俺也去!”孙海兵立刻举手,嘴里还塞着枣泥糕,“俺保证能打听清楚,顺便再买些烤红薯回来!”

众人都被他逗笑了,就连一直沉默的张新泉(他在队伍后面跟着,没骑马)也勾起了嘴角——虽然他没跟大家走在一起,但队伍里的笑声还是传进了他的耳朵里,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队伍来到一条小溪边。朱福友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亲兵们立刻去牵马饮水,陈丰兵则拿出药囊,给孩子们检查伤口。那个十岁的女孩手腕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是被血魂教的教徒抓伤的,陈丰兵拿出之前朱福友给的“胶布药棉”,小心翼翼地给她包扎。

“这是什么呀?”女孩好奇地问,看着透明的胶布,觉得很新鲜。

“这叫胶布,”朱福友凑过来,解释道,“比布条好用,防水还透气,你的伤口很快就能好。”他说着,还示范了一下怎么撕胶布,“你看,轻轻一撕就能下来,不会疼的。”

女孩试着碰了碰胶布,眼睛里满是新奇。林忠的妻子也凑过来看,忍不住说:“朱先生,这东西真是太神奇了,比咱们用的布条方便多了。”

“这是我家乡的东西,”朱福友笑了笑,没多说现代的事,“等回了青州城,我多拿点给陈大哥,让他给孩子们和受伤的亲兵都用上。”

休息了半个时辰,队伍继续出发。快到青州城的时候,张新泉突然加快脚步,走到朱福友身边:“我不跟你们进城了,去柳溪镇看看。”

朱福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是想提前去查线索:“好,你自己小心点。要是遇到危险,就吹哨子,我们会尽快赶过去。”他又从怀里掏出些碎银子,递给张新泉,“拿着,路上买些吃的,别饿着。”

张新泉接过银子,放进怀里,只说了句“谢了”,就转身朝着柳溪镇的方向走去。孙海兵看着他的背影,小声说:“朱先生,张大哥一个人去会不会有危险啊?”

“放心,他比咱们都厉害,”朱福友拍了拍孙海兵的肩膀,“等咱们安置好孩子们,你也去柳溪镇,跟张大哥汇合,互相有个照应。”

孙海兵用力点头:“俺知道了!俺一定能帮上忙!”

辰时末,队伍终于抵达青州城门口。守门的士兵看到郑学寿,立刻恭敬地行礼:“郑先生,您回来了。”

郑学寿点点头,指了指身后的孩子们和林忠一家:“这些是受灾的百姓,还有受伤的弟兄,麻烦开门让我们进去。”

士兵们不敢怠慢,赶紧打开城门。进城的时候,朱福友注意到有两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人,一直在盯着他们看,眼神很奇怪。他不动声色地碰了碰身边的亲兵队长:“你去查查那两个人的来历,别惊动他们。”

亲兵队长点点头,悄悄跟了上去。

进城后,郑学寿先带着众人去了废弃的书院。书院位于青州城的东南角,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几间屋子的屋顶都漏了,窗户纸也破了不少。但好在屋子够多,收拾一下就能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