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天下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遇见(第1页)

千陵剑池在京都诸多风景中亦是久负盛名。

盛名自风景与传说而来。

若是天气晴好时,行人行走山中自有绿树浓花与满地阳光为伴,移步而景换,如若置身画卷。一朝识尽幽趣后,游客心神方静,又至山巅放眼眺望上京城中,便有千家万户楼台宫阙入眼,气象万千,壮阔胸襟。

是以古今文人墨客多在此间留有诗词,而这些诗词中又不可避免涉及到那桩传说。

数千年前,曾有大修行者于此山结庐而居,彼时道庭仍未治世,天下纷争不休,有君王试图邀请此人出山相助,却没想到对方竟是一言不发且一剑杀之,在世间引起轩然大波。

那道映入世人眼中的惊艳剑光,致使诸多修行者先后到访,行切磋争胜之事。

然而,直到那位大修行者离去时,仍旧无一人得见其真容如何。

根据古人的记载,那些年里共有千余位修行者死在此人剑锋之下,千陵之名正是因此而来。

至于剑池二字,并非是这位大修行者将败者残剑尽数掷入水中,而是每当他杀完人后,山涧溪水如若剑光潜藏其中,逼得人不可直视,视之轻则双目若盲,重则道心崩溃,唯有天赋超然绝群者方能领悟其中一二。

后世中人自是为此传说喟叹盛赞不绝。

奈何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前人旧事如今彻底成为缥缈传说。

千陵山上无千座乱坟可参拜,剑池亦是不见当年锋芒。

林拾衣走在寻常山道上,想着此间曾经住过一位剑道大宗师,手中剑光寒彻千年,如何能不为之心生神往。

神往不是梦想,他没有让日后的楼台观出现一个相似传说的想法。之所以神往,是因为他十分艳羡这位剑道宗师的境界,与那凭借剑锋得来的自由。

但这并不代表他喜欢一剑杀之这种做法,与之相比,他还是觉得与人为善更好。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楼台观中和师兄姐们过平静生活,偶尔与到访的朋友煮茶赏景闲谈听风吟,如此而已,无需更多。

放眼未来,仍需活在当下,林拾衣清楚记得这个道理。

事实上要不是今日秋雨繁盛,致使千陵山上不见人踪,景色彷如楼台观,他大概不会有这么多思绪。

行至水穷处,林拾衣静默数个呼吸的时间,任由凄寒雨丝吹拂面颊。

待心神宁静后,他开始按照宗教授昨日的教导运转那门采气法,让自己尽可能地靠近那种名为物我两忘的空明境界中,尝试与天地建立起一种极为微渺的联系。

假如说正常修行者与天地间的联系是通过一座桥来完成,那么这门采气法就是让这座桥变作为一根线条,以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到极点的状态存在着。

当修行者进入这种状态后,自身存在对天地元气造成的影响,便能被降到最低点。

与此相对应的,修行者的感知将会被不断放大,直至处于以神魂目光俯瞰周遭天地奇妙的境遇中。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其适合进行刺杀的状态,而事物往往是相对的,因此这种状态同样擅长面对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