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幺麽小丑亦逞凶(第1页)
约小半个时辰后,张象易双耳微动,却是捕捉到远处传来的一点声响。
不多时,百步峡外一行八人急速奔行而来,皆头戴皮帽,披毡裹裘,佩带弯刀角弓,正是那一名十夫长率领的七名蒙古士兵。
八人来到百步峡入口,为首的十夫长倏地停下高举右手,身后七人一齐止步。
十夫长举起的右手向前一挥,口中说了一句张象易听不懂的蒙语,立时有一名蒙古兵越众而出,独自进入百步峡。
张象易早已伏在平台上,凭借地利之便悄悄窥探,见这蒙古兵快步穿过百步峡,一颗心登时提了起来。
幸好他只走到另一边出口,看到延伸向远方,消失在一处山石转角的脚印,便没有再向前走,回身向着后面发出几声呼喝。
张象易将高高悬起的一颗心放回肚里,同时暗叹这些蒙古兵的难缠,仅仅是一个底层的十夫长,居然懂得察看地形,会考虑敌人可能借百丈峡的地势设伏。
若非先前布设疑阵时多算了一点,他此次伏击已被对方看穿。
此刻……却又是另一番情形。
看着那十夫长率领剩余六名蒙古兵从峡口鱼贯而入,张象易悄悄握紧了身边长剑的剑柄。
这七人行进极快,转眼间便走过张象易藏身的石台。
张象易没有半分犹豫,倏地长身从石台落下,动作轻盈宛如一头扑食猎物的豹子。
脚尖刚刚沾地,他右手的长剑已如青蛇吐信,精准刺入最后一名蒙古兵的后脑。
这一式“太乙玄门剑”中的“金凤寻巢”实在算不上如何精妙。
但在此刻的张象易手中使出,却是意动手到剑至,快、准、稳兼具,隐隐地竟有几分“化腐朽为神奇”的韵味。
等到那蒙古兵一声不吭地向前扑倒,前面的六人早已警觉,一起回身抬起手中弯刀。
张象易左手一扬,扣在掌心的三颗石子同时飞出。
他这一世的祖上,居然是昔年梁山好汉“没羽箭”张清,一手家传的飞石之术颇称绝妙。
原本张象易只能做到一发双石而不失准头,此次却是直觉自己已可做得更好。
这三枚石子离手,立时化作三抹淡淡光影一闪即至,果然同时打中最近的三名蒙古兵的一只左眼、两只右眼,登时打得乌珠迸出,血流满面。
在三名蒙古兵的凄厉惨叫声中,张象易的长剑闪电般吞吐闪烁,洞穿一人咽喉、两人心口。
但他苦心设伏营造的先手之利便到此为止,后面的两名蒙古兵与那十夫长已没有半分犹豫惶恐的挥刀扑上。
张象易口中发出一声低吼,亦没有丝毫胆怯迟疑地挥剑迎击三名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