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章 图-160、安-124,打包带回(第5页)

唐德功一想,很有道理,他便暂时不纠结了。

稍作休息后,李干等人不顾疲惫,立即对安-124运输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了解。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人更加热情,因为本身东大和乌克兰之间就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此前,南港造船厂在航母项目上面,得到了黑海造船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即便是现在,仍然有上千名技术人员、工人在南港造船厂工作。

而且,东大海运公司给黑海造船厂下了5艘油轮的订单,极大地改善了黑海造船厂的业务结构。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热情,甚至让乌斯季诺夫都感慨万千。

尽管同属一个联盟,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毕竟是两个国家,之前远东叛乱时,乌克兰的态度就比较暧昧,对于参与远东战争不太积极。

对他们来说,远东太远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羁绊。

黑海舰队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看了一圈之后,李干大感惊讶的是,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情况相当的不理想。

这个厂子规模非常大,有几万人,可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车间在运作。

这说明这个厂子得到的生产计划任务数大幅下降了。

乌斯季诺夫没有藏着掖着,他直白地说道,“我们缩减了生产任务,在经济建设上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所以安东厂目前只能维持三分之一的生产。”

“安-124的产能是没有问题的,价格好说,如果采购数量达到100架,我们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完成交付。”

李干微微摇了摇头,说,“我们不会买很多整机,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整套技术和生产线。”

乌斯季诺夫显然是得到了授权的,他说,“36架整机,36架组装,200架授权生产,你觉得怎么样?”

李干依然摇头,“授权生产意义不大,我们要全套技术。”

乌斯季诺夫想了想,说,“但要作出限制,你们只能自用,不得出口。”

闻言,李干笑道,“起飞重量400多吨的战略运输机,除了东大、苏联、美国,有哪个国家用得起?上将同志,这样的限制,完全没有意义。”

乌斯季诺夫也笑了,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