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拦阻着舰第一人李干(第3页)

东西风就是横风。

陆基也好,飞行甲板也好,战机起飞都是要迎风的,也就是会所要和风向对立,如此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

飞机飞行需要升力支撑,这个力要大于飞机的自重,这是物理上的定律。

其关键就在于气动布局,因此有些飞机在失去动力的时候,可以滑翔好几十公里降落,有些飞机一旦失去动力,就跟被鸟枪打中的小鸟一样,直接就垂直坠毁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起飞是必须达到一定速度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的。

同时,航母飞行甲板降落跑道宽度仅有40米,歼-15的翼展是153米,这意味着,左右角度偏移2度的话,飞机要么撞上舰楼,要么从航母左舷海面飞过。

横向阵风的影响太大了。

仅有5秒钟。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着舰飞行,最稳妥的选择就是抬起机头,掠飞过去,绕圈回来之后,重新建立降落航线着舰。

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更别说,东大这边所有系统全都是没有经过实际测试的,比如拦阻索,谁也不知道这套系统能否拽住二十来吨的飞机。

说白了,李干面对的所有系统全都是未经实际测试的。

因此,他应当加速爬升绕圈,第二次建立降落航线。

然而,李干控制住飞行姿态后,立即对着舰指挥官说,“我按照计划着舰。”

着舰指挥官立即把飞机的相对姿态报了过去,“洞幺,你向右偏离了5度,有撞击舰楼的风险!”

李干早就发现机头指向不对,他稳稳地调整着机头,战机就这么朝着舰楼的方向砸去。

在高度差不多与飞行甲板平行之前,李干一个黄狗撒尿的机动,飞机机头对准了降落跑道,随即,飞机屁股上那根拦阻钩挂精准地挂住了第二道拦阻索。

强大的液压阻力拽住了时速335公里的飞机,仅仅滑行102米,飞机就停了下来,此时,飞机的机头距离前面甲板边缘,是标准的18米,大概是三分之二的机身长度。

直到飞机停稳之后,十几秒的时间里,飞行塔台、甲板地勤,所有人都呆若木鸡。

随即,全都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在不经意间,东大海军首次陆基拦阻降落成功了。

飞机、拦阻系统、着舰灯光指示系统、着舰指挥程序,等等等等,全都通过了第一次试飞。

这意味着,东大海军已经具备了弹射起飞的训练能力,而实战试飞,需要等首艘航母服役。

飞行塔台里的人,甲板上的地勤人员,全都蜂拥过去围住了01号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