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拦阻着舰第一人李干(第2页)

区区12米的间隔,对起飞速度着舰的飞行员来说,和穿针引线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难点在于,飞机要保持起飞速度进行着舰,如果挂索失败,飞机能够立即进行复飞。

说白了,这种降落方式就是飞机起落架砸在甲板上,飞机的机身结构、起落架系统,全部都要加强,一定要比陆基飞机的强悍,否则根本扛不住如此强大的冲击力。

对飞行员来说,在几百米的空中,飞行甲板就是指甲盖大小,要以三百多公里的速度精准地砸在甲板上,而且还要挂上第二道或者第三道拦阻索,太难太难了。

最理想的情况是挂上第二道拦阻索,这是最有的中间值。

李干在机场上方绕场飞行了十几分钟后,请示进行拦阻降落。

李远海批准了。

任务转到了飞行甲板左侧的着舰指挥官身上,有三个人,全都是老毛子,他们身边分别有三名东大海军的停飞飞行员,都是四十岁以上的。

飞机能不能精准着舰,着舰指挥官的作用非常重要。

着舰灯光指示系统是直接用的美国佬的技术,着舰指挥官通过控制灯光,告诉飞行员飞机的相对状态。

偏左了还是偏右了,高了还是低了,“十”字型灯光指示系统会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给提示飞行员,而且这种灯光能够穿透气雾,并且在昼间依然有良好的光亮。

李干建立降落航线后,目光在着舰灯光指示系统和甲板之间来回扫视着,一点一点地调整着飞机的姿态。

“很好,保持住。”着舰指挥官用俄语说。

李干用俄语回答,“明白。”

忽然一阵风过来,飞机姿态顿时被破坏了。

此时,飞机的位置距离飞行甲板仅有5公里。

时速335公里,即每秒差不多1公里,即飞机5秒钟之后,就要挂钩了。

仅仅5秒钟!

这个时候,飞机的姿态飞行姿态被阵风破坏了,左右角度、上下角度,全都破坏了。

只有5秒钟的反应时间。

开过飞机的都知道,突然袭来的阵风通常是连续不断的,此时李干遇到的就是这种样式的。

连续不断的阵风袭来,也可以称之为横风,因为是从东面吹来,而海参崴空军基地这里的舰载机训练基地,跟随的是夏季向南起降的原则。

即跑道呈现南北走向,夏季吹南风,因此是由北向南起降,冬季吹北风,由南向北起降。

东西风就是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