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六部一出惊四座(第2页)
“嗯!我等应立即带人上书,影响天子六部之论!”虽然抄报最下角署名是陈宫,但谁也不能说这与天子无关。或者说,这根本就是天子的授意。
“另外,须让个别老臣闭嘴!”周奂没有特指是谁,但话中之意已不言而喻。
杨瓒重重地点点头,和对方相视一笑...
未央宫,清凉殿。
由陈宫亲自操笔的六部论已经在长安城内在传得沸沸扬扬,不过始作俑者刘协却惬意地坐在太师椅上吹着风扇。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他满意地点点头。
可是摇搅棍的两个宦官却一头大汗,双手只知道不停搅动快要失去知觉了。刘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过笼络人心的机会。他瞥见两个宦官的疲态立即扬手叫停。
“穆顺,一人一碗酸梅汤,到偏殿去休息一番。”刘协指了指他们两个,对穆顺说道。穆顺意会,立即示意屏风旁的小黄门。
“陛下,我等不累!”两个宦官当即感激涕零,方才的疲惫一扫而空。不过随即穆顺沉下脸来,他们又立刻屁颠颠地往偏殿而去。
这时屏风侧边走进了两个身穿儒服头戴无梁冠的年轻士子,他们一前一后走上前来行礼。
刘协笑着摆摆手:“二位不必多礼,且坐吧!”他们便是荀攸和陈宫,被刘协特地招过来谈话。“尔等且退下!”刘协又扬了扬手,示意穆顺等宦官宫女退出殿去。
荀攸和陈宫二人知道这是有大事商议了,立即每人一边正襟危坐。
刘协也从太师椅上坐起来,端正了身姿。像种大决策,以往的帝王都是把自己的心腹齐集的。不过刘协并没有捎上张辽高顺董承等人,因为他不打算让武将插手到政事上来。
包括贴身宦官穆顺,也不得与闻。这是他的原则,任何人也不得违背。
嬴秦刘汉朱明都是毁在宦官手里,而强盛李唐则是泯灭在武将藩镇身上。这都是刘协前车之鉴,不能不警钟长鸣。当然,像赵宋那样重文抑武也是要不得的。
“公台此次办事得力,当记一大功啊!”刘协首先微笑着对陈宫点点头,眼神中不乏赞许。荀攸倒是有君子风度,远远对陈宫一拱手。
“不敢,此皆乃陛下谋划得宜,臣绝不敢居功!”陈宫当即站起来,谦逊地先对刘协后对荀攸拱拱手。
“哎,卿当得!朕准备在礼部下设一公宣部,卿可领之行宣传事。”舆论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地位不明确会使负责人自我定位模糊。只要融入了行政体系中,才能更好地贯彻刘协的意志与精神。
“臣,多谢陛下!”陈宫脸上的笑容从微笑转为咧嘴而笑,心中的兴奋溢于言表。
“嗯。至于公达你,则在工部担任轨道主事一职。不过,任职地在茂陵,你可愿去?”刘协说完,和陈宫一起看向荀攸。
“臣,愿往!”荀攸没有犹豫太多,刘协话音一落他便站起来严肃地应答。
刘协见他们都没有推诿或者脸肯心不愿,满意地点了点头。六部中他最看重的就是吏、礼、工三部。治国即是治吏,吏部毋庸置疑的排在首位。而礼部负责外教、宣传以及日后的科举,同样重要。工部就不必说了,这是重新洗牌天下的关键。
在礼部和工部这两个紧要部门安插自己的心腹,这是必然的事情。他现在手底下最缺的不是猛将,而是能做实事且忠心耿耿的文官。
其实蔡邕也是个人才,只是王允这边才去;未免...
“关于六部尚书一事,卿等有何想法均可畅所欲言。”刘协双手十指反扣,郑重其事地说道。他现在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台新的国家机器更好地为自己去服务。
“陛下能否先说一番,六部具体司职事务?”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