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3章六部一出惊四座(二)(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吏部者,掌天下比二千石以下文职官任免、勋封、考课、升降以及调动事。掌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设尚书一人,其下两侍郎,四郎中。

户部者,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以及贡赋事。掌户部、金部、仓部、度支四司。人事同上...”

在六部论持续发酵了三天以后,沉寂的未央宫终于有了动静。

宣室殿上,今天再度召开了大朝会。原因无他,就是宣布大汉王朝三公九卿体系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从尚书台六曹演变过来的六部尚书。

在前日杨瓒士孙瑞领衔的百官已经进宫,一致要求以六部取缔原有政体。至于理由,布告上已经写得一清二楚了。

原有政事堂的六人决策组,弊端缺陷太多。比如平常决策,都是大权在握的三公说了算。太仆、太常和宗正都只能沦为附庸。

而真正理着各项事务的其他九卿,也只能任由三公摆布。久而久之,九卿必定会成了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加上三公掌事务过多必定错漏剧增,属官因为地位缘故又不便纠正。

这样一来,恢复尚书台的呼声就与日俱增了。以往被三公力压着只能私下说说,现在就不同了。所以六部论一出,立马引来一片叫好之声。

当然,也不乏投机取巧之辈。不过这并不总要,只要不是反对声音就好了。刘协之所以三天后才开朝,正是要让抗议的声音沉淀下去。

中书舍人荀攸的声音还在响起,抑扬顿挫的词语回荡在宽敞的大殿中。主要是宣布一些关于六部的职责范围,以及属官的情况。

框架大略跟隋唐时代的六部差不多,只不过三省刘协没打算拿出来那么快。还有就是礼部和工部各加多了一个直属衙门,就是公宣部以及轨道部。

本来刘协还想设一个商务部的,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新政体的需要一个磨合期,贸然变更太大会使政局混乱。这不是打算韬光养晦的刘协想看到的。

随着荀攸一项又一项的宣读,后面的中低层官员纷纷以敬佩的眼神看向杨瓒这些九卿等人。因为布告上只提了六部是哪六部,并没有指出职权范围。

而一大早天子就召齐九卿以及赵谦进宫商议,他们想来必定是那个时候敲定的。还有为他们马首是瞻的官员,则是有所怨艾了。这么大的事,居然没事先通知。

杨瓒瞥了一眼后方众官员的神态,不禁嘴角一阵抽搐。他好想对支持他的官员解释,那不是他们决定的!天子让他们过去才是事先通知,现在已是水到渠成了!

他们过去偏殿也仅仅是看了一番挂在屏风上的图纸,连天子的人影都没见到!

想到这里,他仰头看了一眼御座上跪坐的刘协。这个真的只是个十一岁的小子吗?那老辣得把九卿都算计在内的手腕,根本不合常理地出自这个天子身上。

就在这时,他却看见刘协也看向他。那和熙的笑容,仍旧让人如沐春风。

“嘶...”杨瓒忽然觉得腰背一阵发凉,倒抽一口冷气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荀攸用了足足半个时辰方才将一卷又一卷旨意读完,不知不觉间自然口干舌燥。

“咳,众爱卿可有异议?”刘协清了清嗓子,环视一眼下方群臣说道。

“臣等,无异议!”既然是九卿和天子一同敲定的政体框架,百官哪敢跳出来自断前程?他们丝毫没有犹豫,一片巨大的赞同声将极少数的反对声给掩盖了下去。

“嗯,既如此关于六部尚书人选...”

“陛下!老臣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一阵老迈的声音忽然在最前列响起,打断了天子刘协的说话。几个检举礼仪的殿中侍御史,如鹰隼一般的双眼立即锁定在一个有点驼背的老头身上。

这个头戴三梁冠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司徒赵谦。对,这个老家伙似乎跟刘协生肖相冲,又出来当众打断刘协的讲话。

“陛下!赵典侄司徒屡屡殿前失仪,目无君上。为人臣且不足,岂能窃据三公之位?臣周忠恳请陛下,免去赵谦司徒一职以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