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要不...就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6章:唐召令,诸国供伐天竺(第1页)

一国之主的书法,每个国家几乎都会有收藏。是否出自一个松赞干布的亲笔信,稍微对比其实就知道了。经过确定,李恪知道这是松赞干布亲自来信,要不然也不会到达李恪手里。“看样子,天竺真的来了。”李恪看完信的内容,淡然说道。天竺在自古以来,都是很有传说的地方。传说唐僧三人去西天取经,去的就是天竺这个地方。在后世,天竺的佛教也是非常出名,可以说整个世界无人不知。种种情况说明,现在的天竺也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度,宗教非常出名。宗教的弊端,就是能够蛊惑百姓,自以为是信托得到宗教的庇护,从而出现一些疯狂的行为,甚至会认为自己具有刀枪不入的能力。这是他们取胜的一个关键点之一。“陛下,是否出兵?”李靖战意满满道。得知松赞干布亲自写信过来,他也跟着过来。头发都半百的他,依旧还想着能够有朝一日出征沙场。特别是李恪刚刚送了一个大大的人情给自己,他更加想要出征沙场。“出兵是肯定出兵的。”“但李将军,朕更加希望你能够将你的知识传给下一代,而不是继续上战场。”李恪语重心长对李靖说道。像李靖这样的人物,是帝国难得的硕果人才。如果在战场上死去,那将是帝国难以估计的损失。而且年纪这么大了,还上战场的话,别人怎么看得大唐?但若是能够在帝都大学任职,将会桃李满天下,大唐会有更多杰出的军事人才。“陛下,我身体还硬朗啊。”李靖有些急了。大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胸脯砰砰作响,像是说明主人还依旧硬朗。“李将军,朕知道你身体硬朗。”“但教育更多的人才,不是更加符合你现在的情况吗?”“你说,你要是在战场上三长两短,这得是让人多么的悲壮啊?”李恪摇摇头说道。不管怎么说,都不再给李靖上战场的可能。送李德謇一个省长的位置,也包含了这个意思在里面。如果李靖还有心教导后辈,那么帝都大学将会有他的一席之地。“真的不能啦?”李靖还想说些什么。但却被李恪坚定地摇头拒绝。“那好吧,那就去帝都大学教学吧。”李靖叹息,有些落寞。不能继续上战场,终究是他的遗憾。但他也不是不能理解李恪,明白李恪是对他的好意。以自己的身份,如果在战场上出现意外,那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士气会崩溃的。而自己留在长安城,哪怕是没有上战场,战场上的士兵也会知道,帝国有这样一个战神,给予他们信念。“那就好。”“朕会给你安排好的。”李恪满意点头。亲自下场和李靖聊起感情。诸位帝国军事方面的硕老,给大唐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战果。他将会颐养天年,朝廷会给他一个体面的未来,未来将会是一个备受人尊敬的将军。与李靖聊完之后,李恪召唤了杜如晦、房玄龄以及长孙无忌等人。“朕欲出兵,支援吐蕃。”“同时向诸国发出号召,号召诸国反击天竺,你们觉得如何?”李恪看向几人,淡然说道。“微臣无异议。”几人相视一眼,表示出意思。天竺东上,此事早就有了消息,现在才来而已。这些天他们不同意吐蕃的请求,那是因为不是你请求我就要过去的。到现在,天竺终于到来了,那么大唐还是要出兵的,慢悠悠地出兵而已。这个时候出兵,差不多是天竺和吐蕃已经打在一起,大唐能够减少很多消耗。帮助别人,自然是自己打头阵的。而联系其他国家,也有消磨其他国家力量的想法。“那就调兵吧。”李恪轻笑道。同时还下令给诸国写信。几人离开,大唐欲开战的消息很快传出去。百姓们得知之后,有人不解,也有人说大唐是大国胸怀。在百姓们的议论中,大唐调动八万兵马,准备粮草,即将出发。看書溂消息传出,吐蕃的使者激动得落泪,以最快的速度拿着李恪的回信返回吐蕃,面见松赞干布。此时,天竺已经逼近,即将到达吐蕃边境,黑压压的大军令吐蕃上下感受到无比凝重的气息。“好好好,大唐到底还是出手了。”松赞干布一连三个好字,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这些天,他肉眼可见的苍老了好几岁,都像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压在身上,差点就将他压垮,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幻觉,担心吐蕃覆灭。好在,大唐还是出兵了。不仅大唐出兵了,还向诸国发出号召。在给大唐亲笔信的时候,其他国家都没有回信。按理说,吐谷浑、西突厥、薛延陀都比大唐近很多,回信会更快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回信,一点消息都没有,不拒绝也还不答应,态度暧昧得很。现在,有了大唐的出兵,其他国家应该也跟着出兵吧?如松赞干布所想,在李恪的信传达他手中的时候,各国的代表也纷纷派出使者带信,说他们会支援吐蕃。自此,松赞干布总算是松了口气。于是,为了让国民安心,松赞干布向国民说出了情况。得知情况的吐蕃国民,也是放松了不少,但已经还是紧张的心态。n因为唐军和诸国联军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几天过去。天竺大军终于进入吐蕃边境。吐蕃边境几乎没有抵抗力就被天竺大军横推。已经集合全国兵力,正在前往边境的松赞干布很快就收到消息。“陛下,我们丢失了一城!”禄东赞这次也跟着过来。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觉醒,松赞干布召集了所有大臣一同前往。他要告诉百姓们,自己等人一定不会放弃他们,一定会坚持到底。“我知道了,保持速度前进!”松赞干布冷着脸。大军不紧不慢向着边境前行。他不是不想快,而是不能快。诸国的联军还没有来,他哪能太快?太快到达,吐蕃的国力只会被惨烈地消灭而已。哪怕是丢失几座城,也要慢慢前进,等待李恪等人的到来。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