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你想舍生取义?(第1页)
散朝之后,文武百官内心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散去。朕情愿与他结为同党!大臣们揣摩着崇祯的这句话,越想越是震惊。温体仁、薛国观等人一边朝文渊阁走去,一边低声议论着。薛国观叹道:“陛下对云真人的器重,越发的重了啊!”“这对江山社稷,对天下苍生,是大好事温体仁笑着说道。然后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对咱们‘明党’而言,自然也是大好事!皇帝都成了明党的一员,这靠山还不够硬?张维贤道:“没想到,阳武侯传到薛濂这一代,就此断绝了,着实可叹张维贤是勋贵之首。薛濂以及其他勋贵的下场,让他不免有些兔死狐悲。薛国观冷笑道:“有什么好叹息的?那是薛濂不识时务,咎由自取!”温体仁暗自笑了笑。说薛濂不识时务,这倒是真的。可要说他是咎由自取,那就未必了。薛濂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固然是由于他贪财成性,且胆大包天所致。可云真人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不得不说,云真人的手段真是高明啊!当年让万历皇帝都焦头烂额的西山煤矿,就这么在短短时间内,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顺带还解决了近十万流民的头疼问题。并且还没有引起任何风波,反倒还赢得了民心。简直就是神仙手段!温体仁向张维贤等人邀请道:“今晚老夫略备薄酒,咱们几个一起小酌几杯,还请赏光今日皇帝公开力挺‘明党’,自然是大喜事,值得庆贺一番。张维贤、薛国观等人欣然答应。李邦华却推辞道:“后天陛下要亲临军器局试炮场,观看新式火炮,下官要做一些准备,今日就少陪了“新式火炮的事情,归工部……孟暗莫非另有想法?”温体仁一怔,随即醒悟过来。火炮制造的事情,归工部管。李邦华这个兵部尚书插一脚进去,肯定是另有意图。李邦华迟疑了片刻,然后神色坚定地说道:“下官想碰一碰军器制造的事情温体仁、张维贤等人神色大变。大明如今的军器制造,不能说是质量低劣吧,可以说是粗制滥造。究其根源,与大明其他问题如出一辙,无非是‘利益’二字。这同样也是大明多年来形成的积弊。不仅牵扯到朝中的官员,还牵涉宫里面很多人的利益。李邦华所说的碰一碰,当然不仅只是碰碰而已,跟男人嘴上说‘我就在外面蹭蹭’是一样的意思。这等于是去摸老虎的屁股啊!到时候肯定是引火烧身,弄不好会把他给搭进去。去年的时候,李邦华仅仅只是对京营进行兵政整顿,就差点丢了官。更何况是军器制造的事情?“军器制造,关系到大明军力强弱,而如今军器制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让将士用劣质的军械去打仗,无疑是让他们去送死,身为兵部尚书,我于心何忍?”李邦华的态度十分坚决。温体仁劝道:“如今各项革新正在展开,不宜再添纷争,军器制造之事当徐徐图之“元辅大人,不能再等了啊!”李邦华摇摇头。“这次云真人指点孙元化,铸造出新式火炮,威力自然是非比寻常“然而各位大人以为,将新式火炮交给军器局和兵仗局来造,果真能制造出大批威力巨大的火炮?”温体仁等人沉默下来。云真人拿出来的火炮铸造功技术再怎么高明,以大明如今军器局、兵仗局的德性,也能给你造成烧火棍。“云真人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邦华毅然说道:“军器之弊,非改不可,并且当务之急。纵使是火海,我也要去蹚一蹚“事关国家大事,岂能让孟暗独自担险?”“根管与孟暗一起,去捅破军器制造这个脓疮!”薛国观跟着十分果断地说道。张维贤颔首道:“军器制造一事,的确是刻不容缓,算老夫一份温体仁稍加思忖,摇头说道:“此事不可蛮干,需用一些机巧。想想这次煤矿的事情,云真人是如何轻松解决的?”众人眼睛一亮。可苦苦思索,却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倒不是说他们没有那份智谋。论玩阴谋诡计,他们属于大明最高段位。然而他们的身份,却让他们无法像云逍那样随心所欲。人家云真人有个当皇帝的侄儿,他们却没有啊!温体仁道:“孟暗,何不先去请教云真人,再作主张?”李邦华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事事都要劳驾云真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李邦华出了皇宫,直奔清华园而去。云逍正在见郑芝龙和郑成功,不,朱成功。被皇帝赐姓,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因此过年的时候,郑芝龙带着朱成功回到泉州,特意举行祭祖仪式,将事情禀告祖先。这次来京城,是要将朱成功托付给云逍,在他门下学习。李邦华也不是外人,因此云逍并未让郑芝龙和朱成功回避,让他们在边上听着。云逍问道:“李尚书有什么事情?”“正是为后天的新式火炮试射而来李邦华在云逍面前也不隐讳什么,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军器制造,的确是个大问题啊!”云逍无奈地摇摇头。如今的大明,从里到外都烂透了。军器制造更是如此。烂到什么程度?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记载,明军能够使用的火器合格率仅仅不到15%。也就是说没生产100支火枪,其中只有15支能够正常使用。其余火枪有的会炸膛,有的又为枪管漏气射程不足,合格率低的吓人。因此明军在作战时即使装备火枪,也不敢在战场上使用,连烧火棍都不如。郑芝龙也是一阵摇头。他的战船上,装备的大多数是西洋火炮。大明的火炮,根本就没法用。李邦华从袖口取出一道奏疏,递给云逍:“下官拟了一个折子,向陛下陈奏军器制造之弊,请云真人过目云逍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会儿。等云逍看完奏折,李邦华急切地问道:“可有不妥之处?”云逍合上奏折,摇头说道:“李尚书这是准备舍生取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