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要不你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2章:太子人选的争议(第1页)

李恪的担心终究还是来了。昨晚刚刚和杜妙颜聊完,第二天就收到他不想听到的消息。【昨晚皇后娘娘安排家宴不简单,实际上是想要表明大皇子要被立为太子。】李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就沉了下来。这是皇宫宫女传出的消息,但是最终却查到消息源头来自一个宫女的无心之举。李恪对这个宫女进行惩罚,但是这个消息却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皇宫当中到处都有讨论。皇宫就是这样,越是敏感的话题,谈论的人就越多,但都是在私底下谈论的,并没有出现在明面上。除非说死一大批人,否则这种讨论还是不怕的。“李君羡,你查查长安城之中是否有类似的声音响起。”李恪深吸口气,沉声道。皇宫的流言蜚语,或者是无心之举。但如果外面都有人谈论,就是有人故意而为之。到底是谁想要皇室不安定,谁人想要插手皇储的定选。“是。”李君羡领命离开。这一天的长安城并不稳定。本来长安城的百姓是不禁止言论的。但是今日的长安城百姓在讨论话题的时候却吱吱呜呜。也就是在一些隐秘的地方,才能真正听到他们讨论的真正内容。“陛下昨天宴请家宴给大皇子,但实际上宴请的都是一部分朝廷大臣,其目的性就是要确定大皇子为太子。”“大皇子为太子,这也是于情于理的,怎么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是大皇子太小了,陛下还正在壮年,何必急于一时就立太子之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是什么直接说,别遮遮掩掩的。”“陛下并非长子上位,所以其他皇子就没有机会了吗?”“这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所以陛下真的有心想要册封大皇子为太子吗?”“不知道,但消息是从皇宫传出来的,陛下又没有严令禁止,十有八九是真的。”坊间消息很多。但大多数都是讨论这一点。平常时酒楼是各种各样的消息讨论。但是今天这个敏感的话题他们却不敢随意讨论。更多的百姓都是忍着没有说,或者很小声的偷偷议论。太敏感了,事关皇位的继承,他们也是不敢随意讨论。很快,坐镇皇宫的李恪就收到李君羡的消息。“可有查到消息是谁传出来的?”李恪黑着脸说道。这道消息看似没有什么。但真正往深处想的话,李恪觉得此人诛心。怎么说呢?大唐现在一切都好得很。自己还是处于年轻的状态当中。再加上,各个皇子都还年轻,最大的才两岁。才两岁啊,有必要这么快就确定为太子的身份吗?这无疑是有心分裂朝廷大臣们的心,加剧党派竞争。an五随着几位皇子的诞生,朝廷虽然看上去一切都平静得很。但实际上,一旦开始竞争,那么朝廷的大臣就会分离出几个系列的。比如以杜如晦为首的忠于李康的。比如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忠于李勇的。又比如以柴令武为首的忠于李浩的。还有其他的一部分等等。别看柴令武现在的地位没有多高。但是柴绍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资源给他。而且朝中的不少将军,也很有可能看在柴绍的面子上偏向柴令武这边。于是,朝廷就会被分裂三四个阵营,长期以来对大唐的发展是致命的打击。对于这种斗争,李恪哪怕是作为皇帝,也是无法禁止的,除非说确定了太子之位。但是,在这个时代,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是长子上位的原因,就算是确定了太子之位也作用不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李恪觉得对方是狼子野心,是诛心行为。“陛下恕罪,还没有查到。”李君羡低头抱拳。时间太短了,他无法查的那么详细。“继续查!”李恪沉声道。感受到李恪的态度,李君羡沉声应是。看書喇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得用心去查才行。李君羡前脚刚刚离开,后脚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到来。三省六部的尚书都来了。“臣等拜见陛下。”杜如晦等人行礼。“何事?”李恪目光扫过他们,沉声道。一同那么多个尚书过来,都是很少的事情。一般的国之大事李恪都很少全部都叫过来的。“听说陛下要立太子,臣等前来询问究竟。”刑部尚书李道宗沉声道。太子乃是国本,册封太子不单止是皇帝的事情,还是朝中大臣的事情,也是天下百姓的事情。李道宗作为刑部尚书,又是皇室成员,对此事很是在意,想要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册封太子。“诸位都是因此事而来?”李恪没有回答。面无表情看着眼前的众人。众人一看李恪的神色,心重重一跳。“事关国本,臣等责无旁贷。”李道宗再次开口。其他人没有说话,意思自然一致。“谁告诉你朕要册封太子的?”李恪沉声道。眼神变得犀利。“外面的人都在说。”李道宗声音略有些变化。杜如晦等人的心情也是微微一沉。李恪的态度让他们感到压力,来自帝王的压力。“就因为外面有人说,你就认为消息真实?”李恪眼神更冷。李道宗顿感自己胸前压力巨大。他没有说话,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子。准确来说,因为外面的人都在谈这个,然后他知道了。他私下问了一些其他的大臣,也有人以为是李恪要册封太子。一来二去,李道宗就和众人一同进宫,询问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听风就是雨,这就是刑部尚书应该有的样子?”“李道宗,即日起辞去刑部尚书一职。”李恪冷声道。话音落下,众人皆是一惊。上任以来,李恪几乎没有革过谁的职的。现如今,竟然这样子就将一个尚书的职位革去?而且对方还是亲王啊。“陛下!”李道宗顿时有意见了。自己不过是来询问一个消息真假,就要被革职?“退下!”李恪的声音又大了几分。李道宗咬咬牙,狠狠甩了袖子,转身就离开。“你们还不走,要朕留你们吃饭?嗯?”李恪对杜如晦等人没有好脸色。三省六部的长官,竟然连一个消息都没有确定真假就来质问自己,算不算是逼宫?关于朝廷官僚结构,李恪又想要进行一些改革了。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