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第一届武状元诞生(第1页)
“陛下,可否赐教?”方雁卉清冷的声音响起。面对当朝皇帝,她大胆提出挑战。话音落下,负责镇守安全的李君羡脸色一变,他做出手势,让下场士兵严阵以待,只要方雁卉乱来,那么武状元就会变成死状元。不管个人的实力多么强大,在火铳和人海战术的前提下,他的强大都将会没有任何优势,这估计也是方雁卉没有立即动手,而是询问的原因。众人看向李恪。眼神都有些木讷。向皇帝挑战,这是多么大的胆子?“放肆!”“吃了熊心豹子胆?”有百姓自发呵斥。对方雁卉的挑战非常不满。哪怕是方雁卉刚才的表现惊才绝艳。但敢不尊重李恪,就会被不少人唾弃。在长安城里,李恪的声望无疑是最大的。无论是谁,在长安城之中,都没有李恪的声望大。方雁卉低眉,没有继续邀战,身上的战意也慢慢淡去。an五面对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她很不适应,也很不解。“好了,诸位安静。”李恪并没有生气。也压下了心中的那股战意。方雁卉虽然绝世迷人,但到底是个江湖中人。自己一个皇帝,下场和一个江湖中人决战,太过丢身份。作为皇帝,有些事情是不能太过任性,比如当前这种耍性子。影响在百姓们心中的那高高在上的形象。如果赢了还好,但如果输了很快,现场变得安静。所有人都看向李恪。不管是百姓还是武者又或者是士兵大臣。“朕宣布,第一届武科举完美结束,状元是方雁卉!”李恪朗声道。在众人的目光中宣布武状元的诞生。虽然有刚才的插曲,但是影响不大,众人再次欢呼。方雁卉从石块上跳下来,迎接众人的欢呼,冰冷的脸终于露出笑容。笑容迷人,一时间吸粉无数,被众人高呼仙女。宣布完结果之后,李恪就离开了现场。现场交给礼部负责。除了武状元之外,还有其他的榜眼探花等等也被公布出来。很快,公告就被贴出来,整整九十九个人,被登上红榜,成为武科举红人。长安城热闹一片,众人奔走相告,又有人热泪盈眶,这一百号人当中,有二十多个是出自长安城之中的。其中五十多个是来自各大门派的,剩下的那部分是零零散散的,没有多少背景的,几乎是普通百姓出身那种。出了通告之后,朝廷就开始商量真正的封赏。根据文科举的习惯,前三者将会由皇帝亲自封赏。他们的官职大致是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的起步。但到底是什么管制,暂时还不知道,将会由皇帝亲自授予。比赛结束之后。无数人都围向方雁卉。作为如此年轻之人,他们都希望能够家中子嗣能够娶得如此美娇娘。“武状元,请问婚配否?”“方仙女,我家良田千亩,财产无数,嫡子尚未娶妻。”“方状元,请问是否有时间,能否移步,我请你到府邸小聚。”众人围着方雁卉。其中不乏高官富豪权贵世家。有为自己儿子谋妻子的,也有为自己谋妻子的。像方雁卉这样的高手,他们不单止想要给自己的儿子谋取,还想给自己谋取。但大部分人到底有几分廉耻,知道自己年龄配不上,所以不敢开口给自己说媒。其中,李天望还在现场看着,看着方雁卉被众人围着,他竟然也有几分想要上去推销自己的想法。像方雁卉这种人间绝色,当真是很少见,错过了可能就永远错过了。不过,还没有等待李天望做出决定,方雁卉就眉头紧皱,一跃而去,踩着几个人的肩膀离开。众人叹息,看着方雁卉离开的方向,纷纷追上去。一连几天。长安城都处于兴奋当中。在第三天的时候,朝廷终于召见了前三甲。n其中,状元是方雁卉、榜眼是李天望、探花是周经义,李静能的弟子。太极殿。三人相继进朝。“草民拜见陛下。”三人行礼。他们还没有受封。故而还是自称为草民。至于李天望,则是他自己想要这样称呼。“李天望,没想到你也来凑这个热闹。”李恪轻笑道。气氛并没有太过严肃。随着李恪略带开玩笑的语气,群臣也态度也慢慢方向来,微笑着看向李天望。陇西李氏的族长,五姓七望最有实力的望族族长,不比一般的大臣低位,竟然也参加了武科举,而且还夺得了榜眼的名号。若非有方雁卉,这次的武状元可能就是落在他的手上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草民想试试自己的实力。”李天望轻笑道。相比于方雁卉和周经义两人的好奇与紧张,他则是淡定不少。因为太极殿他也来过好几次,眼前的这些大臣也经常见到,并没有新奇和紧张。“你们是首届武科举的翘楚,朕希望你们接下来能起到积极作用,为国效劳,宣旨吧。”李恪点点头,恢复平静,正色道。一旁的太监这个时候走出来,拿出圣旨朗读。【洪恩荡荡,大唐福泽,第一届武科举封武状元方雁卉宁朔将军,榜眼李天望振威将军,探花周经义扬武将军!】圣旨都是那个样,前面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后面才是正题。“谢陛下,吾皇万岁!”三人行礼。按照教导的结果封赏。至此,第一届武科举完美落幕。关于他们的封赏也现场直接发了下去。“今晚将会召开宴会,所有榜上有名的都会参加,你们作为前三甲,不得缺席。”李恪笑道。晚上还有个宴会需要举行。用于庆祝武科举完美完成的宴会。同时也是他们这些获得功名的武者们相互认识的时候。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来自江湖门派,可能不会全部都留下为朝廷效力。故而李恪要朝廷想出办法,将他们留下,让他们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是。”三人行礼退下。朝会继续进行。晚上,宴会设在芙蓉园。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