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要不你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7章:朝廷的处理方式,严重谴责(第1页)

李泰的话让下方的大臣们议论纷纷。面对这些小国,最应该的方法就是出兵打!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此刻的大唐不应该出兵。现在皇帝昏迷,监国的位置是魏王,而不是太子。两者之间从昨天开始,就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争斗情况。这个时候双方其实都想着最重要的那个位置,都不想出兵。内乱还没有平定下来,外忧暂且不着急处置,毕竟也不是大事。“殿下,东瀛区区小国,高昌又远在千里。”“不如先进行严重谴责,要求他们不能对我大唐百姓做过分之举,否则将出兵征伐。”杨恭仁站出来建议道。话落,不少大臣点头,觉得杨恭仁说得对。“臣附议!”“此举彰显了我大唐的礼仪,也显示出我国的霸气。”长孙无忌心中叹息一声,也站了出来。一时间,不少大臣赞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杜相,你意下如何?”李泰并没有立即赞同。而是看向杜如晦,询问他的意见。杜如晦作为尚书左仆射,李泰也很给他面子。最近有意无意的和杜荷走近,还安排了不错的位置给杜荷担任。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李泰的手向长安城的那些同龄人伸手过去了。就是长孙冲,现在也升官了,从原来的宗正寺少卿上升到宗正寺卿,成为九卿之一。小小年纪就成为九卿之一,实权人物,让不少羡慕。“臣附议!”杜如晦站出来。当前的这个方法的确不错。也是大唐一贯的处理方式。给敌人警告,不听的话就狠狠打击。“那好!”“那就给两国送去书信,警告他们老实点。”李泰满意点头。这两件事算是解决了,目前还算一切在自己掌控之中。就是现在的太子不老实了,侯海棠从洪州回来之后就不老实了。估计是侯海棠和李恪有了商议的结果,恐怕是两人联手对付自己了。哼,李恪本王是不会让你回长安城的。早朝散去。杜如晦没有回杜府。而是先去李恪的府邸见杜妙颜。最近的这几天早朝他都是这样,也不担心被谁看到。自己去看自己的女儿,李恪有不在家里,不担心别人胡言乱语。自然,有杜如晦在,杜妙颜也是知道了朝廷的决定,知道李泰的决定。“爹,你说那些异族会听吗?”杜妙颜沉声道。“高昌国应该会有所收敛的。”“但是,东瀛却不好说,恐怕还会变本加厉。”杜如晦沉声道。高昌国和大唐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他要的是商队的钱财,不是想和大唐开战。能和平赚利益,就没有人想在通过战争手段获取。不过东瀛应该是不会听的。两国的仇太大了。东瀛在大唐的毒害,以及李恪在东瀛的屠杀。不管是哪种,都是血海深仇,都会延续几辈子的事情。不过东瀛小国不足为据,等大唐回过神来,再去狠狠教育他们。“嗯,女儿知道了。”杜如晦郑重点头。心中已经决定派更多的探子前往靠近东瀛的海岸,第一时间得到关于东瀛的消息。“嗯,辛苦你了。”杜如晦柔声道。还好这个女儿自强也有胆识和智慧。要不然李恪不在,真不知道杜妙颜能不能担当起这头家。“我不辛苦。”“倒是父亲要注意休息。”杜妙颜摇摇头道。她还年轻,身体基础好。而杜如晦则是老了,身体不如自己。这几天看着他,就感觉他像是老了不少。估计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心里憔悴。“嗯,那爹就先回去了。”杜如晦点点头,柔声笑着离开。很快,客厅里就剩下杜如晦一人。片刻之后,阿史那云从外面回来。n“还是没有孙思邈的消息。”阿史那云沉声道。关于孙思邈到底在哪里一事,李承乾也将猜测让人通知了杜妙颜。于是李承乾的人在皇宫查看孙思邈的踪迹,杜妙颜的人在皇宫外查找孙思邈的消息。可惜,几天过去,依旧还是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孙思邈的消息,好像这个人从人海中消失了一般。看書溂“没有就不用花重力查了,让人留意一下就好。”“我们现在有更重要的消息去布局,得花更多的人手在这方面。”杜妙颜沉声道。“哪个方面?”阿史那云不解问道。“东瀛”杜妙颜沉声道。两眼闪过幽光。东瀛王城。安倍断袖天皇愤怒将李泰的国书撕成碎片。“天皇,那可是大唐的国书啊”有大臣惊呼出声。看着被撕成碎片的大唐国书,不少大臣都咽口唾沫。国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意志,撕毁国书就是挑战对方的底线。如是被大唐知道,必定会挥兵杀来的。“那又怎样?”“他们现在内忧外乱,敢和我东瀛开战吗?”“让毛利将军不要手软,看到唐狗就给本天皇赶紧杀绝!”安倍断袖天皇狠声道。想起当年李恪杀到王城脚下,差点就杀进王城,他就火冒三丈。当年的仇乃是国耻,不共戴天,绝对要报仇,世世代代都要记住这个仇恨。如今大唐内忧外患,他们东瀛也养精蓄锐那么久,是时候和大唐开启战争的时候了。趁他病,要他命!“陛下,这样是不是”有大臣担忧。但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安倍断袖天皇打断。“二十万的血仇你们忘了吗?”“杀到王城脚下的耻辱你们忘了吗?”“他们赶来,我们就敢战,让他们后悔得罪我们东瀛。”安倍断袖天皇咆哮者。他已经忍了那么久,不想忍了。如今已经有了秘密武器,是时候报仇了。就让战火来得更加猛烈一点吧,将大唐慢慢吞并。“是!”“陛下万岁!”东瀛朝臣为之振奋。被安倍断袖天皇的气势带了起来。当年李恪对东瀛的耻辱,从现在开始讨还。而这一切,将要从最靠近大海的海州地带开始。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