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李二再病,李泰暂监国(第1页)
陛下突然大病,昏迷前委托魏王监国,回朝圣旨尚未颁发。纸条上的内容就是以上的一行字。李恪看到纸条上的字,第一时间感觉不对劲。这里面有三个问题,不对,准确来说是有四个问题。李二怎么会突然又大病?而且为什么还会昏迷?更怪的是,李泰监国?按理说,要监国也是太子监国啊。而且,为何自己战胜回京的圣旨还没有来?因为叛乱太广,涉及人员太多,故而李恪要留在镇守人心,以免再次出现问题。这里面,李二也发了一份不是圣旨的圣旨,让他等等再回去,说是等待朝廷确定各州官员人选再回。也就是各州官员到来之时,就是李恪回去之日。而如今“怎么了?”柴韶容见李恪一脸凝重,顿时把头靠了过来。一看纸条上的内容,她也不淡定了,担忧地看着李恪。她知道李恪之前不想离开长安城去外面征战,就是担心有意外发生。如今,果然是发生了意外,陛下竟然突然昏迷,还让李泰监国。监国权力那瞬间就是超过太子。陛下若是不醒,说不定皇位继承人就不再是太子李承乾。更和李恪没有了关系。“没事。”“妙颜会处理的。”李恪摇摇头,很快恢复淡然。这道消息应该是杜妙颜的情报传过来的。信中只描述事情,没有一些让人担忧的话,那就没有事。不过不管有没有事,还是得尽快将这里的事情搞定,然后回去。迟恐生变。因为这件事,两人用餐也没有多少心情了。随便吃完,就返回了洪州主城。李恪虽然四州都去巡视,但主要住的地方还是在洪州主城。“将军,郑族长和王族长找您。”刚回到,乔宏峻就过来禀报。郑景周和王弘义由乔宏峻派人软禁着。没有李恪的允许,两人是不可能离开,也不可能过来见李恪的。“让他们过来。”李恪微微沉思,就让乔宏峻离开。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两个老狐狸应该也知道了消息。“李恪,那我先回房了?”柴韶容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说道。她还得回去整理一下刚才买的礼物,这里的事她也不想参与。参与得太多,反而让自己头痛,还得帮李恪做更多的事情。“嗯,你回去吧。”李恪轻笑道。将手中的东西让人给柴韶容送去。这次出去逛街买的东西有点多,两个人四条手也拿不完。还好不是普通人,还有出行的车队,要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带回洪州主城。n柴韶容点点头,离开了客厅。没过多久,郑景周和王弘义到来。“恭喜李老板(蜀王殿下)。”郑景周和王弘义异口同声开口。两人皆是笑容满面,容光焕彩,一点都没有被软禁的样子。“何来恭喜一说?”李恪不解笑道。“皇帝昏迷了,却是魏王监国。”“这里面说不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你尽可挥兵回京,成勤王之师,成大唐新皇。”郑景周自信笑道。“然后你们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以及其他的五姓七望,全力支持本王上位?”李恪轻蔑一笑。原来是因为这一点恭喜。真是老狐狸,用皇位来勾引自己。那个皇位虽然吸引人,但还不是不择手段的时候。李二是自己原因昏迷,还是他人导致昏迷的尚且不知道。况且,这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是不清楚的,就以勤王之师出动。真是向自己往火坑里跳,不想自己好过。“这些都是小事。”“李老板,以你之名,天下百姓谁会反对?”“再有我们氏族在背后支持你,这一切都是十拿十稳的。”郑景周自信笑道。以李恪这次战胜四州带来的名望,民间支持者数不胜数。若是他们这些望族都支持李恪,那么李恪上位之后比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还要稳。“郑族长,你确定你能代表得了其他的五姓七望?”李恪眉头微皱,似笑非笑问道。“哈哈这个”“这个李老板放心,我会给你说服的。”郑景周的笑容顿时一僵。他看一眼李恪,没有把真心话说出。“我看郑族长是已经得到其他族的同意了吧?”“本王很好奇,到底是谁依旧给你们传送信息的?”李恪冷声道。两眼盯着郑景周。被自己软禁了,消息竟然还那么灵通。要是不软禁那还得了,直接再次策划造反事件了。“李老板,这种事就不用追究那么多了吧?”郑景周不淡定说道。氏族的力量远超乎李恪想象。尽管他们没有办法将自己从李恪手中救走。但是,传一点消息给李恪,还是能够做得到的。并且天下之人,谁不是为了利益而活,还担心传不了话?“哼。”“既然本王之名在民间无人反抗,那本王还要你们氏族有何用?”“郑族长,王族长,可否为本王解惑解惑?”李恪冷哼一声。对郑景周和王弘义的软禁还要进一步加强才行。但李恪想要知道,他们要如何支持自己,以防他们也支持李承乾。如今李泰监国,李承乾必定是气得半死,必定不会甘心继续做他的太子。他一定会想办法做些事情,而五姓七望除了联系自己,必定也会联系李承乾。这些氏族,也算是商人,代价耳沽必不可少的事情。“如今的这个天下,尽管看上去我们五姓七望已经落魄。”“但不可否认,天下依旧还有一半以上的官员是和我们五姓七望有关的。”“你上位之后,天下不仅百姓不会反你,官员们也会努力配合你,打造一副盛世之境。”郑景周沉声道。为李恪勾画出一副壮丽的山河,太平的山河。“所以你的意思是,你们五姓七望什么都不出,就坐收渔翁之利?”李恪笑了。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但是天下也已经不是那个天下。那些氏族的官员还很有用,但也同样没有用。若是郑景周以这样来和自己谈判的话,那真是让人搞笑。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