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骸骨(第2页)
林薇的报告则详细分析了每一种骨骼痕迹对应的力道和角度,推断作案者可能是“右利手,力量中等”,但对作案者与死者关系的判断较为模糊。
报告提交。
下午的点评课,王卫国首先肯定了所有人对基础法医信息的判断准确。
“骨骼不会说谎,但解读需要经验和知识。”他先点评了何锋和林薇的报告,指出其优势和不足。
然后,他重点展示了陈默的报告。
“B07的报告,再次体现了其思维的深度和关联性。”王卫国的目光扫过陈默,“他不仅看到了‘分解’,更注意到了‘手法生疏’、‘未能完全分离’这些细节,从而推断出作案者的‘慌乱’、‘缺乏经验’和‘体力一般’。”
“他将这种处理尸体的特征,与作案时使用多种工具且手段残忍的特征结合起来,看到了其矛盾性——即作案时的残忍与事后处理的仓促无能。这种矛盾,恰恰指向了‘熟人’——因为陌生人的残忍更趋于冷静或有计划性,而熟人的暴力则更容易在激情过后陷入恐慌和笨拙的处理中。”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逻辑闭环。侧写,不仅是要看到行为,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逻辑矛盾。”
何锋看着投影屏上的文字,沉默了片刻,缓缓点头,像是在消化这种思考角度。林薇则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当然,”王卫国话锋一转,“这只是基于有限骨骼信息的侧写,需要更多证据支撑。但它提供了一个极高价值的方向——优先排查死者失踪前后的熟人圈,尤其是其中体型力量一般、性格可能存在两极分化(平时压抑,爆发时极端)、且具备获取家用钝器和锐器条件的人。”
课程结束,学员们离开时,不少人都还在讨论着骨骼痕迹与心理特征的关联。
陈默收拾东西,何锋再次走了过来。
“熟人作案…矛盾点…”何锋沉吟道,“这个角度确实是我忽略的。受教了。”
“你的数据库比对很精准,基础很牢。”陈默回应道。
两人简短交流了几句,各自离开。
王卫国看着陈默离开的背影,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讲台。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不仅仅是思维角度,甚至包括那种敏锐度…他那位失踪多年的老朋友,当年也是侧写的一把好手…
他甩甩头,驱散这个荒谬的念头。可能是自己太希望找到那位的影子了。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侧写师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