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侧写师作者邓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章 告别(第1页)

纵火案告破后的几天,陈默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种与这个时空的“粘稠感”正在逐渐变淡,一种即将被剥离的预感越来越强。他知道,回去的时刻快到了。

这天训练结束,林震难得没有立刻让他们解散回宿舍,而是看了看天色,对陈默和王卫国说道:“走吧,忙了这些天,出去吃点东西。”

陈默微微一怔,随即点头。王卫国更是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跟上。

三人没有去国营饭店,而是拐进了派出所附近一条小巷子里的私人小馆。这年头私人饭馆刚冒头,规模很小,就摆着三四张桌子,老板兼厨师是一对中年夫妇。林震似乎是这里的常客,老板娘熟络地把他引到里面一张相对安静的桌子。

点了几个家常菜:红烧带鱼、韭菜炒鸡蛋、一盘猪头肉、一碟花生米,还有一瓶本地产的、标签有些磨损的白酒。

菜很快上来,味道朴实,分量实在。林震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示意陈默和王卫国:“能喝的就喝点,不能喝吃饭。”

王卫国有些拘谨地倒了小半杯。陈默看着那粗糙的玻璃酒杯和透明的液体,也给自己满上了一杯。他想起后来和秦兰吃饭,多是清淡养生,很少有这样的场合。

“河东村那案子,结案报告我看了。”林震抿了一口酒,看向陈默,“推断过程写得还行,就是字还得练。”

陈默低头吃菜:“是,林老师。”

“棉花厂这把火,你那个‘拼图’的想法,不错。”林震又补了一句,语气依旧是那种听不出褒贬的平淡,“别骄傲。”

“不会。”陈默回答。

王卫国在一旁努力吃着菜,试图融入话题:“林老师,陈默同志确实厉害,很多细节我都没想到。”

林震“嗯”了一声,没再多说,自顾自吃着花生米。

小馆子里灯光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油烟和食物混杂的气味。外面偶尔传来自行车铃声和模糊的说话声,是属于这个年代的、缓慢而真切的烟火气。

陈默看着对面的林震,这位后来只能在荣誉室照片和传说中仰望的传奇,此刻就坐在自己面前,吃着最普通的饭菜,喝着廉价的白酒,说着简洁到近乎苛刻的点评。他又看了看旁边年轻、努力、甚至有些笨拙的王卫国,想到他几十年后花白的头发和不变的固执。

一种强烈的不舍和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这一次回溯,时间远比上次要长,他真切地融入了这个时代,跟着林震跑了多个案子,学到了太多东西。他知道,他所处的“现实”时间线里,林震早已不再,而王卫国也已是暮年。

他举起酒杯,对着林震和王卫国,喉咙有些发紧,许多话堵在胸口,却一句也不能说。他不能提沙漏,不能提未来,不能提这只是一场短暂的重逢。

“林老师,卫国,”他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些,“这段时间,谢谢。我……学到了很多。”他顿了顿,搜肠刮肚地想找些符合这个年代、又不暴露太多的话,“以后……以后不管在哪,我都会记得,痕迹会说话,要动态地看现场。”

林震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似乎觉得他这话有点突兀,但还是举了举杯:“干好工作。”

王卫国也连忙举起杯,虽然不明白陈默为什么突然说这些,但还是顺着说:“对,一起进步!”

三人碰杯,陈默将杯中那辛辣的液体一饮而尽,灼热感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

这顿饭吃得不算热闹,大部分时间是沉默。林震本就话少,王卫国不敢多说,陈默则心事重重。但一种无声的、属于师徒和同事之间的情谊,在酒杯和饭菜间静静流淌。

吃完饭,林震付了钱。走出小馆子,晚风吹来,带着凉意。

“明天照常训练,别迟到。”林震撂下一句话,便背着手,迈着沉稳的步子,消失在巷口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