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拼图(2)(第2页)
李健表示同意:“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就住在附近,或者有正当理由经常出入这个小区。”
陈默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开始勾勒:“凶手的行为模式显示出几个关键特征:第一,他有极强的观察力和耐心;第二,他对于符号和图案有特殊的偏好和理解;第三,他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和仪式化特征;第四,他对这个特定家庭怀有极深的怨恨或执念。”
随着陈默的笔在白板上移动,凶手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一个熟悉小区环境,可能有艺术或文学背景,性格孤僻,对赵东明一家怀有深刻怨恨的人。
“查一下小区内的保洁、保安、维修工等工作人员,特别是最近半年内离职的。”陈默建议道,“还有小区周边的商店、送餐员、快递员,任何可能经常与赵东明一家接触的人。”
李健立即下达指令,扩大排查范围。
就在这时,技术队又有了新的发现。在紫外灯照射下,他们在曼陀罗图案的中心发现了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同样是用特殊墨水书写的诗句片段:
“...破碎的镜像中,真相在低语...”
陈默凝视着这行新发现的诗句,眉头紧锁。这些诗句似乎构成了某种密码,指向凶手内心深处的某种执念。
“李队,师范大学的文教授到了。”一名警员进门通报。
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教授走进会议室。李健立即迎上去,简要介绍了情况,并出示了那纸片上的诗句。
文教授推了推眼镜,仔细阅读纸片上的文字,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这首诗...我有些印象。这应该是出自一本很小众的诗集《夜墙》,作者笔名‘幽影’,真实身份不详。这本诗集大约在五年前自费出版,印量很少,主要在一些文学小圈子里流传。”
陈默立即追问:“教授,您能详细说说这本诗集的内容和风格吗?”
文教授点点头:“《夜墙》的风格非常黑暗、阴郁,大量运用了墙壁、阴影、镜子等意象,探讨的大多是孤独、背叛和内心挣扎的主题。据说作者本人就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诗集中很多内容都像是精神崩溃前的呓语。”
陈默与李健对视一眼,这个信息与凶手的心理侧写高度吻合。
“教授,您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本诗集吗?或者认识它的读者群体?”李健急切地问。
文教授沉思片刻:“市图书馆的特藏部可能有一本。至于读者...我记得几年前参加过一个小型文学沙龙,当时有几个年轻人对这本诗集极为推崇,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您还记得那些人的名字吗?或者他们可能去的地方?”
“让我想想...”文教授努力回忆着,“其中一个好像叫...周慕云,是个很有才华但性格孤僻的年轻人。他经常去一家叫做‘遗忘书之角’的旧书店,那里专门经营一些冷门文学作品。”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侧写师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