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都市之开局成为大反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页)

云峰山是本市有名的富人区,盘山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掩映着一栋栋设计各异的顶级豪宅。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别处清新昂贵。山顶的别墅群更是非富即贵,安保之森严堪比军事禁区。

然而。

今天,一辆与这里精致奢华氛围格格不入的庞然大物,正发出沉闷的引擎轰鸣声,缓缓驶向山顶的门禁。那是一辆T-1百吨王重卡,车身布满粗犷的工业线条,轮胎几乎有一个成年人高,仿佛一座移动的小山。保安亭里的两名保安交换了一个惊疑不定的眼神,其中一个甚至握紧了腰间的警棍。但当车牌号在系统里验证通过时,道闸还是在他们惊异的目光中,畅通无阻地升了起来。

别墅的主人,王振华,早已等在门口。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中年富商,穿着一身看似低调、实则价格不菲的意大利手工休闲服,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让他看起来文质彬彬。

镜片后那双锐利的眼睛,却透着在商海中历练出的精明与挑剔。

他看着秦卫兵从巨大的驾驶室里一跃而下,年轻、干练,身上只穿着简单的工装。再看看他旁边那个平平无奇的银色手提箱,王振华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起。

“你就是接了任务的秦师傅?”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就你一个人?团队和专业设备呢?”

在他的想象中,能接下这种被多家顶级建筑公司判定为“修复难度极高,建议整体重建”的高难度任务,至少也该是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开着几辆满载专业设备的大型工程车。来的却是一个年轻人,一辆卡车,和一个手提箱。

“我一个人就够了,设备都在这。”秦卫兵拍了拍手提箱,语气平静,言简意赅。他见惯了这种质疑。

王振华身边的老管家忍不住嗤笑,那轻视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王总,”他低声对王振华说,“观景台的情况您最清楚,那几根主承重柱都快断了,风一吹都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王振华没有理会管家,他盯着秦卫兵的眼睛,试图从中看出些什么,但那双眸子平静如水。他沉声道:“小秦师傅,我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现在退出还来得及,我不会追究。但如果开工了再出问题,或者弄出更大的乱子,后果你可要想清楚。”

“不会有如果。”秦卫兵懒得再解释,用行动代替了言语。他单手提着沉重的箱子,径直穿过客厅,走上别墅顶楼的露台。

被雷击中的观景台现场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狼藉。半透明的钢化玻璃穹顶碎裂大半,露出狰狞的破口。那些原本昂贵优雅的特种合金框架,此刻被烧得焦黑扭曲,如同巨兽的骨骸。几根核心支撑柱从中断裂,仅靠内部钢筋勉强连接,在山顶的风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仿佛随时都会彻底崩塌。

王振华和管家跟了上来,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怀疑。

秦卫兵没有多言,在两人诧异的注视下,将手提箱放在地上,按下了侧面的一个按钮。

手提箱发出一声低沉有力的嗡鸣,箱盖自动滑开,内部并非工具,而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蜂巢式格口。

下一秒,十二道银光呼啸而出。

那竟是十二架巴掌大小、形如机械黄蜂的无人机。它们在空中划出流畅弧线,发出的不是普通嗡嗡声,而是一种高频引擎的啸叫。它们在空中急停盘旋,蓝色光学传感器同时亮起,瞬间完成了对整个现场的三维扫描和结构分析。

王振华的瞳孔猛地一缩,嘴巴微张,彻底愣住了。管家脸上的轻蔑早已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不可思议。

蜂群立刻开始了作业,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宛如统一的智慧生命体。

数架无人机前端伸出高频震动切割刃,精准地贴上烧毁的框架,焦黑的金属便如热刀切黄油般被平滑分解。其余无人机紧随其后,用机械爪抓取废料,以惊人的速度和稳定性,将其运到角落码放整齐。整个清理过程行云流水,比最有经验的工班还要老练高效。

清理完废料,秦卫兵从卡车储物格里取出几卷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轻质高强度记忆合金材料。无人机群立刻转变阵型,有的展开材料,有的伸出高温离子喷嘴进行切割和焊接。蓝白色火花四溅,却被无形力场束缚在极小范围内,未对周围造成任何损伤。

王振华和管家已经彻底看呆了。他们眼睁睁看着那些机械黄蜂像顶尖的微创手术专家,在观景台的残骸上进行着精妙绝伦的外科手术。切割、打磨、塑形、焊接,每一步都完美无瑕,效率高得令人发指。管家下意识揉了揉眼,怀疑自己正身处科幻大片中。

原本被三家公司评估,需要至少三天甚至一周才能完成的修复工程,在日落之前,仅仅用了一个下午,就已焕然一新。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将接缝处做了镜面级抛光,然后悄无声息地飞回手提箱时,一个崭新的观景台呈现在眼前。全新的合金框架闪烁着冷峻华丽的金属光泽,流线型设计充满未来感,比原来更加美观大气。工艺接缝完美得像是自然生成,用手抚摸,感觉不到丝毫凸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乎其技,简直是神乎其技!”王振华快步上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用手反复抚摸着冰凉光滑的金属框架,又用力在全新的高强度玻璃地板上踩了踩,坚固的质感让他脸上的震撼与狂喜再也无法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