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双十一战绩(第1页)
“可是这销量……”
何震还是有一点担忧,担心这一次的双十一销量成绩会被大米压下来。
“没什么可是的,我们公司现在的体量以及背后的供应链渠道的整合能力比不过大米公司!”
“和大米公司去硬碰硬的比价格的话,最终一败涂地的也只有我们星耀!”
周坤毫不犹豫的打断了何震,示意他按部就班就行。
不要太过于关注大米公司的动作,公司管好自己就行。
看着何震离去的背影,周坤也不免的叹了一口气,觉得何震还是需要再培养一阵子,才能够让他独当一面。
在周坤看来,目前公司体系已经开启了新的自研模式。
核心的处理器芯片,后续的电池快充技术,甚至屏幕面板!
再过一年的时间,公司基本可以实现部分核心元器件的自研自产!
现在的周坤手中相当于握着四张二的炸弹。
大米公司的价格战相当于是打出了一张用来试探的a,想要诱使周坤把四个2分开来打。
毕竟大米公司的背后还有着类似于大鬼牌的资本和小鬼牌的供应链企业。
现在周坤把手里的四个2分开打出去,那就是自寻死路。
2014年周坤所领导的星耀公司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那是无可奈何的决定。
公司品牌影响力就如同小透明一般。
同时公司也没有足够强悍的自研核心技术。
这个时候走性价比的路线,一是方便积累品牌的影响力,方便公司后续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够更快的销售出产品,实现资金的快速流动,积累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其他供应链体系产业的发展。
在周坤的经营下,完成目标只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现在星耀公司的品牌口碑和影响力已经能够接近大米这家成立四年的顶尖的科技流量公司。
同时公司也快速的积累出了足够的资金。
在星群风投的操作下,公司也拥有了两家主营核心元器件生产制造的兄弟公司。
在周坤看来,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等到明年开始,周坤考虑让公司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走大米公司的路线,提高品牌知名度,赚取足够多的资金。
第二阶段,品牌细分化,多线路发展:高端,线下,线上多线路共同推进。
双十一也随着大米公司的这一波降价瞬间的热闹起来。
同时大米手机的热度和产品的预约量也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