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原本长城的厚重意义(第3页)
“焱妃姐姐,你真厉害!”小丫头小嘴甜甜的说道。
“呵呵,我们小嫶曼也很厉害,很乖呢?”
“嘻嘻,我是很乖呢?”
“哈哈!”
这小丫头总是这么可爱。
之后,赵辰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众女也都完成了自己负责的那部分长城。
很快,整个长城彻底完善。
要知道,长城总共有一万多里,西端起点为临洮,东端终点为辽东,这么长的长城,虽然原本就修筑了很长距离,但其中还是有很多没有连接。
原本历史上,大秦统一六国之后,是要彻底将长城连接起来,可是在这里,因为赵辰的缘故,长城工程早就停止了,草原也已经纳入大秦的版图,没有异族的袭扰,干嘛还要浪费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因此,长城早就搁置了,没有被当成违建还是因为大秦人口不足罢了。
若是放在后世,长城怕是早就被拆完了。
现在赵辰修补长城,自然是为了以后考虑。
要知道在大秦这个阶段,长城虽然没作用了,可是在以后,这可是大秦留给后世的瑰宝,是灿烂文化的象征。
自大秦开始,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大秦长城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北方的崇山峻岭间。
它不仅是始皇帝一统天下后留下的宏伟工程,更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坐标。
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这条曾经的军事防线,如今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界限,成为承载民族记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符号。
大秦长城的意义早已突破时空限制,在现代社会依然散发着厚重而深刻的价值光芒。
要知道,在赵辰前世所在的现代社会,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而大秦长城正是构建这种认同的重要精神图腾。
它以宏大的体量,见证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理念的奠基过程——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初衷,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实现“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后的疆域稳固。
这种“守护统一”的内核,经过千年传承,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如今,当人们站在八达岭、嘉峪关等长城遗址前,看到的不仅是残破的城墙与砖石,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它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中国人意识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就已形成“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集体意识。
喜欢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请大家收藏:()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