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历代秦王狂喜,九州诸国惊惧(第2页)
“政儿的眼光,比朕长远太多了。他知道,只有让百姓从心底里觉得幸福,大秦才能真正稳固。”
秦庄襄王忽然喃喃自语:“吕相,政儿接回来了吗?对了,他现在多大年纪了?”
吕不韦在一旁无奈答道:“大王,现在公子政才七岁,您说的那些事,根本不可能啊!”
他怎会不知秦庄襄王的心思,可公子政如今尚幼,实在无法如他所愿。
“唉,孤何尝不知!”秦庄襄王叹了口气,“孤只是想着,让政儿赶紧将孤的孙子赵辰生出来。
既然这孙子能带来这么多粮种,自然要早点让他来到世上才行!”
话音刚落,他突然反应过来,疑惑道:“不对啊,为何那孩子叫赵辰?按说他该姓嬴才是,难道其中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王,这其中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缘由,只可惜现在无从查证。”吕不韦答道。
“唉,算了,大秦能如此强大就好。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必干涉,顺其自然吧!”
“是,大王!”
……
天幕中的景象随着嬴政宣布祭祀结束而渐渐淡去,但大秦历代先王仍久久站在原地,望着天空出神。
他们彻底明白,嬴政推行的“惠民之策”与“农兴之策”,并非挥霍家底,而是在为大秦打造万世不朽的根基。
而九洲大陆其他大洲的帝王,无论是大汉的刘彻、三国的群雄、大唐的李世民、武周的武则天、大宋的赵匡胤、大明的朱元璋,还是各大洲小国的君主,透过天幕目睹了大秦的农兴盛景与百米兵魔神的威慑后,心中无不掀起惊涛骇浪。
汉未央宫的宣室殿内,汉武帝刘彻的目光被天幕中大秦的景象牢牢吸引。
此前看到大秦的军阵时,他虽心中震惊,却仍有底气不惧;
可当看到土豆亩产万斤的画面时,他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手中的竹简也不慎滑落。
“亩产万斤……大秦嬴政竟有此等神物!”刘彻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凝重,“朕遣张骞前往西域,只为寻良马、拓商路,却不知天下竟还有这般能改天换地的作物!”
他想起自己为征伐匈奴,耗尽国库。
即便免了百姓的赋税,仍有多地因粮荒颗粒无收,百姓困苦不堪。“大秦有此嘉禾,粮库必定充盈无比。
再加上那百米高的兵魔神,未来九洲,怕是要以秦为尊了。”
刘彻走到殿外,望着天幕中嬴政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却更多的是对劲敌的敬畏。
“传朕旨意!命张骞即刻从西域返程,务必查探土豆、红薯的来源;同时令农官全力改良粟米,绝不能让大汉在粮食上落后于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