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圣谕明察?东宫叙旧(第2页)
陆砚昭双手接过木盒,缓缓打开,只见其中躺着数件精巧的暗器,每一件都制作精良,透着森森寒意。他心中一凛,深知这不仅是皇帝赐予的武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
出了乾清宫不久,陆砚昭迎面偶遇太子朱厚照的近侍刘瑾。刘瑾一见陆砚昭,立刻满脸堆笑地行礼:“陆大人,许久不见,大人风采更胜往昔啊!”陆砚昭还礼后,问道:“刘公公这是要前往何处?”刘瑾忙答道:“太子殿下得知您入宫面圣,特命奴婢前来请您前往东宫一叙。殿下对大人可是挂念得紧呢!”
未时?东宫
陆砚昭在刘瑾的引导下,穿过层层宫墙,宛如穿梭在历史的回廊之中。宫墙高耸,红墙黄瓦间透着皇家的威严与神秘。终于,他们来到了东宫书房。
陆砚昭踏入书房,便见到了太子朱厚照。太子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显得清新雅致,案头正摆放着那本着名的兵书《武经总要》,砚台中的墨汁尚未干透,似乎刚刚还在研读兵法。“陆兄!”朱厚照一见到陆砚昭,立刻快步迎上,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伸手拍着他的肩膀,朗声大笑,“数月不见,你这麒麟补服更显威风!看来在影阁,你可是大展身手啊!”
陆砚昭笑着行礼,目光中带着关切:“殿下气色不错,只是咳疾可好些了?”他不经意间瞥见书案角落的药碗,碗沿还沾着褐色药渍,心中不禁担忧起来。
朱厚照微微尴尬,伸手将药碗推远,满不在乎地说道:“不过是太医们小题大做罢了,我这身体好着呢!”他忽然凑近陆砚昭,压低声音,神色略显神秘,“听闻你在查南京绸缎庄?需不需要我……”
“殿下切勿插手!”陆砚昭神色骤凛,语气严肃而坚决,“此案牵连先帝遗诏,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水太深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危及朝堂安稳。殿下身份尊贵,切不可卷入其中。”他微微一顿,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递向朱厚照,“倒是给殿下带了件玩意儿。”
朱厚照好奇地接过锦盒,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躺着一个精巧的燧发鸟铳模型,扳机处刻着栩栩如生的虎豹骑纹,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朱厚照双眼顿时发亮,爱不释手地把玩着,赞叹道:“这击发装置比工部进献的精巧百倍!陆兄,你这影阁果然藏龙卧虎,竟能造出如此精妙之物!”他忽然微微叹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可惜我身为太子,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只能摆弄这些模型,空有一腔热血,却难以施展。”
陆砚昭微微皱眉,望向窗外那高高的宫墙,语气愈发沉重:“殿下肩负着社稷重任,一举一动都关乎天下苍生,比影阁更需谨慎行事。”他想起之前在玄武池发生的血祭事件,心中一阵后怕,“那些企图动摇国本的人,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他们隐藏在暗处,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对大明江山下手。殿下身处东宫,更要小心防范。”
朱厚照收起笑容,神色变得郑重起来:“陆兄放心,我虽长于深宫,但并非不知民间疾苦。父皇日夜为江山社稷操劳,我若不能为他分忧,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他缓缓走到墙边,指向墙上挂着的那幅《流民图》,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悯,“看到这幅图,我便深知百姓生活之不易。我定要努力学习,将来继承大统,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太子的贴身太监捧着一封密函,神色慌张地闯入书房:“殿下,南京八百里加急!”朱厚照心中一紧,急忙展开密函,只见信纸上用血画着半朵莲花,那熟悉的图案,正是当年李瑾替身吞入腹中的那枚玉佩图案。
陆砚昭见状,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接过密函。信纸背面,在光线的映照下,隐约显出磷火字迹:“莲心未死,血祭重启。”他下意识地握紧绣春刀,刀刃与刀鞘摩擦出细微声响,神色凝重地说道:“看来,我们在西山大营的动静,终究还是惊动了某些人。他们必定察觉到了我们的行动,所以才迫不及待地再次启动阴谋。”
朱厚照怒目圆睁,将手中的燧发鸟铳模型重重拍在案上,眼中燃起熊熊怒火:“陆兄,若有需要,东宫侍卫任凭差遣!这次,定要将这些逆党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再为非作歹,危害大明江山!”
暮色渐浓,夕阳的余晖将紫禁城染成一片橙红。陆砚昭离开东宫,他回首望去,重重宫阙在余晖中显得庄严肃穆。乾清宫的灯火与东宫的烛光遥相辉映,却似乎照不亮南京方向那片沉沉乌云。他握紧腰间的蟠龙令牌,翻身上马,策马向西山大营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仿佛在宣告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秦淮河畔悄然酝酿。而他,将带领影阁,勇敢地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挑战,为守护大明江山,不惜一切代价。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