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锦衣之下严公子眼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8章 密议查走私,暗察逆臣踪(第2页)

“遵命!”亲卫领命退下,快步去传达命令。

陆砚昭整理了一下蟒袍,腰间佩剑泛着冷光,他看向马永成:“马厂督,京城之事暂且托付,待擒获王怀安,我们再细查走私案的幕后黑手。”

“镇国公放心,西厂定不负所托。”马永成拱手相送,看着陆砚昭快步走出议事厅,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当年若不是陆砚昭举荐,他或许还在浣衣局苦熬,如今能为守护大明出力,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对这份知遇之恩的回报。

半个时辰后,王怀安府邸外,灯笼摇曳,人影绰绰。林墨已率藏锋队将府邸团团围住——队员们身着黑色劲装,外披战术马甲,马甲正中间上下2层的弹夹袋里整齐插着步枪骑兵版弹夹,马甲两侧的弹夹袋里整齐插着64式与1911式手枪的弹夹,手里握着大明第三代连发步枪骑兵版(比步兵版短30公分,威力却不逊分毫,枪身下方挂着可拆卸枪刺),腰间还别着一把威龙格斗匕首(全长30公分,刀刃20公分,单侧开刃,刀背带锯齿),每人战术马甲的后腰部位还额外携带200发备用子弹(64式手枪弹50发、1911式手枪弹50发、步枪弹100发),整支队伍透着精锐之气。此刻的队员们手持步枪,枪口朝下却随时可举枪瞄准,大腿两侧的手枪亦处于待发状态,府邸外的街道被封锁得严严实实,过往百姓早已被疏散,只剩下风吹过灯笼的簌簌声。

陆砚昭勒住马缰,目光落在紧闭的朱漆府门上,沉声道:“王怀安!陛下有旨,令你即刻随我入宫问话!你勾结倭寇、拖延军需补给,如今证据确凿,若再负隅顽抗,便是抗旨不遵,株连九族!”

府门内鸦雀无声,片刻后,传来瓷器破碎的声响,随即有管家哆哆嗦嗦的声音传出:“镇国公饶命!我家大人……我家大人已经从后门逃了!他带着十余名亲信,还拿走了府中所有的金银细软,说是要去通州乘船!”

陆砚昭脸色一沉,对林墨下令:“你带五十人搜府,仔细核查府中的账目与书信,若有与倭寇、走私相关的证据,全部带回枭龙卫!其余人随我追!”

话音未落,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张泽策马奔来,高声道:“镇国公!东直门方向传来消息,暗卫发现王怀安的踪迹!他正带着亲信骑马赶往通州码头,想换乘快船逃往吕宋!”

“好一个王怀安,倒是算准了通州水路能快速出海。”陆砚昭冷笑一声,策马转身,马鞭一扬:“张泽,你率人从陆路追击,务必拖延他们的速度;林墨,你即刻调遣十艘快船,随我从通惠河走水路,截住他的船!”

夜色渐浓,通州码头的河水泛着冷光,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王怀安带着亲信匆匆登上一艘早已备好的快船,催促船夫:“快解缆!快开船!只要过了通州湾,就能换乘大船去吕宋,到时候陆砚昭再也奈何不了我!”

船夫刚要动手解缆绳,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船桨划水声,数艘快船破浪而来——船头的陆砚昭背手而立,身后的藏锋队员们已将步枪枪刺装上,枪口瞄准船上众人,战术马甲上的弹夹在灯笼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陆砚昭目光冷冽如冰:“王怀安!你通敌叛国,还想逃往海外?今日这通州码头,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王怀安脸色惨白,拔出腰间佩刀,色厉内荏地喊道:“陆砚昭!我乃朝廷命官,你无权擅自诛杀!我要见太后!我要见陛下!”

“勾结倭寇,残害忠良,你也配见陛下?”陆砚昭话音未落,纵身一跃,从船头跳上王怀安的快船,佩剑一挥,王怀安的佩刀应声而断,刀刃顺势抵在他的脖颈上。藏锋队队员紧随其后,有的举枪对准亲信,有的拔出威龙格斗匕首控制住反抗者——一名亲信试图反抗,队员瞬间抽出匕首,刀背锯齿抵住其喉咙,对方当即不敢动弹,十余名亲信片刻间便被制服,押到船板上。

王怀安浑身颤抖,声音带着哭腔:“镇国公饶命!我是被赵谦胁迫的!我也是身不由己啊!求您饶我一命,我愿意招供,我愿意说出所有同党!”

陆砚昭收回佩剑,示意队员将王怀安捆住——队员从战术马甲中取出绳索,熟练地将其绑紧,语气冰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带回去,关进诏狱,明日再审——我倒要看看,你口中的‘同党’,究竟还有多少藏在朝堂之上。”

队员们押着王怀安走下快船,陆砚昭站在船头,望着泛着冷光的河水,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王怀安落网,只是揭开了通敌案与走私案的冰山一角,而工部辞官的主事、南洋的中转点、背后庇护的大人物,仍在暗处隐藏着,等待着下一次反扑。

此时,一名亲卫匆匆走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镇国公,西厂送来的急信,说暗探在‘通海号’泉州分号的地窖里,发现了与恒通商号、工部工坊相关的账目,还有一批未运出的火铳零件。”

陆砚昭接过密信,展开一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看来,这场追查,终于要摸到真正的核心了。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