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九边援军布防,摩托初试显威(第1页)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417章:九边援军布防,摩托初试显威
嘉靖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同镇长城关口。
秋日的风裹挟着草原的沙尘,掠过连绵的长城城墙,值守的士兵紧了紧铠甲领口,目光警惕地望向远方——自三日前收到瓦剌脱脱不花部南下的消息,九边各镇便进入一级戒备,大同镇作为最前线,更是全员枕戈待旦。
镇北大将军陆砚青身着玄铁铠甲,立于关口城头的了望塔上,手中握着一份刚收到的有线电报译文。电报是京城兵部发来的,称枭龙卫苍狼营、猛虎营已从京城启程,搭乘火车前往宣府,预计今日午时可抵达宣府火车站,随后将通过军用卡车转运至大同镇,最迟明日清晨便能完成集结。
“将军,宣府方向传来消息,两营援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宣府火车站,正在卸载装备!”一名斥候快步跑上了望塔,单膝跪地汇报,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陆砚青点点头,将电报折好收入怀中,目光扫过城下整齐排列的防御工事——新调运的25mm防御机枪已架设完毕,炮口对准草原方向;士兵们正用水泥加固城墙缺口,这些年水泥工艺早已普及,加固后的城墙足以抵御瓦剌骑兵的冲击;远处的草原上,三队斥候骑着快马,正往返探查瓦剌部的动向,每半个时辰便传回一次消息。
“传令下去,让大同镇副将率三千士兵前往宣府与援军汇合,协助转运装备;另外,令各关口加强戒备,若瓦剌部敢贸然靠近,先以机枪火力威慑,切勿主动出击。”陆砚青沉声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领命!”斥候领命后,转身快步离去。
陆砚青再次望向草原方向,眉头微蹙——脱脱不花的五千部众目前停留在黑沙坡,距离大同镇仅八十里,虽未发起进攻,却每日劫掠周边小部落,显然在积蓄力量。此次援军到来,虽能大幅增强防御,但要彻底击溃瓦剌部,还需等待顺义王斡旋鞑靼、兀良哈两部的结果,避免腹背受敌。
与此同时,京城军工总院的校场上。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五辆崭新的边三轮摩托车整齐排列在空地上,车身呈深黑色,车头装有圆形车灯,侧斗上方预留了机枪架设接口,车轮上的防滑纹路清晰可见。陆砚昭身着常服,站在摩托车旁,身旁跟着军工总院院长赵小匠与几名核心工匠。
“国公,这五辆是最新组装完成的边三轮摩托车,经过三次短途测试,发动机、刹车、悬挂系统均运行正常,今日可进行长距离性能测试。”赵小匠指着摩托车,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您看,侧斗处的机枪架采用可折叠设计,战时能快速架设轻机枪,平时可收起,不影响载人载货。”
陆砚昭点点头,走到一辆摩托车旁,伸手抚摸着车身的金属部件,感受着冰凉的触感与流畅的线条。他对身旁的护卫道:“去校场东侧的树林,取一面红色旗帜插在三里外的土坡上,我们测试一下摩托车的速度。”
护卫领命后,立刻骑马前往。待护卫出发片刻,陆砚昭跨上其中一辆摩托车,赵小匠连忙上前,手把手教他操作:“国公,左手是离合器,右手是油门与刹车,脚下是换挡踏板,启动时需先捏紧离合器,挂一档,再慢慢松开离合器,同时轻拧油门……”
陆砚昭学得很快,熟悉基本操作后,轻轻拧动油门,摩托车发出低沉的轰鸣声,缓缓向前行驶。起初速度较慢,待他掌握节奏后,逐渐加快油门,摩托车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卷起一阵尘土,朝着土坡方向疾驰而去。
校场上的工匠们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期待。只见摩托车在空旷的校场上灵活穿梭,遇到小土坡时轻松越过,不到一刻钟,便抵达三里外的土坡,随后又快速折返,回到起点。
陆砚昭停下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错!骑马跑三里路至少需要两刻钟,摩托车竟只需一刻钟,速度足足快了三倍!而且操控灵活,地形适应性也强,若用于侦察,定能大幅提升效率。”
赵小匠连忙补充:“国公,这还只是基础速度,若在平坦路面,速度还能再快一成;侧斗载两人或架设轻机枪后,速度虽会略有下降,但仍比骑马快两倍多。目前军工总院的生产线已调试完毕,每日可生产约50辆,若朝廷批准量产,不出半月便能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