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收脚步3(第1页)
李长庚下葬后的第三天,按照当地习俗,亲属和邻里要聚在一起。那天下午,村里人陆续来到坟前烧纸、培土。仪式结束后,不知是谁提议去赵奶奶家坐坐,于是二十多个老人三三两两往村里走。
赵奶奶的小院里很快挤满了人。板凳不够,几个老汉就蹲在墙根;茶水不足,年轻些的媳妇们赶忙回家取来暖瓶和茶叶。夏末的风吹过院子里的枣树,沙沙作响,仿佛也在期待着什么。
说起来,长庚这事儿让我想起五叔公走那年。七十多岁的张木匠打破沉默,用旱烟杆指了指西边,那才叫一个奇呢。
院里的老人们纷纷点头,年轻人则竖起耳朵。李建军坐在赵奶奶身边,手里捧着茶碗,眼神专注。
五叔公是谁?村里新娶来的媳妇小声问婆婆。
刘五爷啊,咱村的老猎户。婆婆压低声音,打了一辈子猎,后来......
张木匠已经讲了起来:五叔公是七六年走的,活了八十四。临走前三天,村西头老林场的看林人王胡子,大清早看见五叔公往深山里去,走得飞快。王胡子喊他,五叔公回头笑了笑,摆摆手继续走。
怪的是,张木匠磕了磕烟灰,那时候五叔公已经卧床大半年了,连炕都下不来。王胡子觉得不对劲,跑到五叔公家一看,老人正昏睡着呢,家里人都说一整夜没动过窝。
院角的三婆婆突然开口:后来呢?
后来啊,张木匠深吸一口烟,五叔公第三天就没了。临走前突然清醒过来,说了句债还清了,心安了,这才闭眼。
赵奶奶点点头:五叔公年轻时打猎,误杀过一只带崽的母獐子,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他这是收脚步回去赔罪啊。
树下的老村长王德发突然一拍大腿:这么一说,我倒想起周老师的事儿了。
周老师?是那个外乡来的周文启吗?有人问道。
对,就是他。老村长摘下草帽扇着风,六五年在咱村小学教书的周老师,后来调回县城了。八九年他得癌症走了,你们猜怎么着?
众人摇头,老村长继续道:他走后第二天,县城他邻居家孩子跑来报丧,说周老师临走前晚,一直念叨着李家村教室孩子们。更奇的是,那天晚上,村小学的老校工刘瘸子起夜,清清楚楚看见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还跟他点了点头。
刘瘸子以为眼花了,揉揉眼再看,人就不见了。老村长叹口气,现在想来,周老师这是走了三十里路,回来收脚步啊。他最爱说的就是李家村的孩子聪明,不教可惜了
院里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故事一个接一个。三婆婆抹着眼泪说起自己早夭的女儿小桃:我那苦命的丫头,十二岁得急病走的。走那天晚上,隔壁李婶看见她在学校秋千上荡啊荡,笑得可开心了。我听了就往学校跑,可到那儿什么也没有......
三婆婆的声音哽咽了:后来我才明白,丫头是回来收脚步的。她最爱玩的就是那架秋千,每天放学都要荡上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