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赵祯要发行大宋宝钞(第2页)
以朝廷的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取代实物银两、铜钱等。
孙泽转身从抽屉里取出几张纸币递给了赵祯。
赵祯盯着花花绿绿的纸币,语气亢奋道:“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大宋也可以印制这种钱来使用?”
他之前在店里见过客人拿着这种纸币来购买零食烟酒等。
当时他还很奇怪,为什么一张轻飘飘的纸就能买各种东西。
如果大宋能够使用这种纸币来代替铜钱,那么钱荒岂不是一下就解决了?
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朝廷岁入不足的问题,到时候让先生帮忙多印一点不就好了。
看着赵祯兴奋的神情,孙泽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肯定是打算和老朱的做法一样,无节制滥发宝钞。
这样做最后只会导致宝钞泛滥、信用崩塌,最终一文不值被抛弃。
“想发行纸币,光靠你或者朝廷的信用是远远不够的。”
宋真宗时期益州就出现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大型商号联合发行的交子。
甚至到赵祯时期还设置益州交子务,把民间的交子铺改为官营。
可最后呢?
因为准备金不足、无节制超额发行导致信用崩塌,结果一地鸡毛。
赵祯有些心虚,先生提到的交子务一事才过去没几年,连忙问道:“先生,那该如何才能让大家相信并接受纸币的信用?”
“今天能买粮食,明天能买肉,而且不限制使用范围,那大家自然会接受。”孙泽道,“如果只能朝廷单方面发给百姓,那自然不行。”
纸币全靠信用支撑,能够到处都通用才行。
如果像老朱那样,朝廷向百姓购买物资时用纸币,但收税的时却只要实物银钱,那绝对长久不了。
经过先生的解释,赵祯明白了想发行纸币得有准备金才行。
因为准备金作为纸币的资产锚定,有多少准备金就发现多少货币才不会最终泛滥成灾。
同时准备金要足额,任何人只要拿到纸币要求兑换,那么朝廷就应该立即予以兑换。
不得找各种理由拖延推诿,甚至是动用官府的力量压制兑换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相信纸币是能够在市面上购买到东西的,才能流通起来。
以赵祯的情况而言,最好的准备金自然是黄金。
此外白银、粮食、盐引、茶引甚至丝绢都可以当做准备金。
“先生,我没那么多的黄金和白银啊。”赵祯表情有些无奈,“难道靠盐引、茶引吗?”
明明从先生这知道了能彻底解决钱荒的办法,但奈何先天条件不足,只得叹气。
“还记得你第一次来时带走的那两瓶可乐吗?”孙泽笑着道,“你觉得能取代白银吗?”
赵祯当然记得,他当时还以为先生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