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豫章在哪个位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雨夜孤军(第1页)

一线天的通道口被最后一道诡雷封锁,暂时阻隔了日军的追击。但山谷内弥漫的并非劫后余生的庆幸,而是沉重的悲痛与极限的疲惫。

牺牲战士的遗体无法带走,只能就地简单掩埋,标记。伤员数量激增,尤其是从外面撤回的阻击部队,几乎人人带伤。药品早已耗尽,卫生员们只能用煮沸的布条、甚至撕扯下来的干净内衣布料进行最简陋的包扎。雷雄因失血过多和高烧,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脸色苍白得吓人,呼吸微弱。

林峰下令部队不做停留,立即向新的集结地点——代号“落鹰坳”的方向转移。必须趁着日军重新调整部署、尚未完全封死所有出路之前,跳出去!

队伍沉默地开拔。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求生的本能和对指挥官的信任支撑着他们麻木地迈动双腿。天空不知何时阴沉下来,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落,很快就连成了雨幕。雨水冲刷着战士们脸上的硝烟、血污和汗水,也使得本就崎岖湿滑的山路变得更加难行。

雨水带来寒冷,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担架上的伤员需要额外遮盖,电台设备需要防水,所有人的衣服很快湿透,紧贴在身上,带走本就匮乏的体温。队伍的行进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林峰和赵刚走在队伍中段,雨水顺着他们的帽檐流淌。赵刚不时回头,组织人员帮扶掉队的战士,将有限的蓑衣或油布优先给重伤员使用。

“老林,这样下去不行。同志们的体力快到极限了,很多伤员……恐怕撑不到落鹰坳。”赵刚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模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林峰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目光透过雨幕,望向灰蒙蒙的前方。“燧人氏”的界面在他意识中提供着冰冷的数据:

【部队整体状态:极度疲劳,士气低落,伤员比例超过30%。】

【行军速度:低于预期37%。】

【抵达“落鹰坳”预计时间:8小时。】

【生存概率(整体):19.1%(持续缓慢下降)。】

“我知道。”林峰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但我们没有选择。停下来,就是等死。吉野绝不会给我们喘息之机。”他顿了顿,补充道,“通知前面,寻找相对避雨、易于防守的地点,休整十五分钟。让同志们喝点热水,尽量拧干衣服。”

命令传达下去,队伍中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那是绝望中透出的一丝微光。

不久,队伍在一处背风的岩石坳里暂时停了下来。无法生火,所谓的“热水”也只是军用水壶里残留的一点余温。战士们挤在一起,相互用体温取暖,啃着被雨水泡软的干粮。卫生员们穿梭其间,检查伤员的状况,情况不容乐观。

林峰走到雷雄的担架旁。随队的医生(其实也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卫生队长)对他摇了摇头,低声道:“旅长,雷旅长伤口感染,持续高烧,必须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和药品,否则……恐怕……”

林峰看着雷雄紧闭的双眼和干裂的嘴唇,沉默地点了点头。他解下自己的水壶,将里面所剩无几、尚存一丝温气的水,小心地滴入雷雄的口中。

“老雷,撑住。”他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对雷雄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就在这时,负责断后警戒的“惊蛰”小组一名队员,冒着大雨追了上来,向林峰和赵刚报告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旅长,政委。我们发现那支‘幽灵’小队的踪迹了。他们……他们没有跟随日军主力追击,而是像跗骨之蛆一样,一直远远地吊在我们后面,大约保持三里左右的距离。行动非常诡秘,我们在雨中很难完全锁定他们的位置,但他们肯定在。”

这个消息让林峰和赵刚的心再次沉了下去。比起明刀明枪的日军大部队,这种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的特种小队,威胁更大。

“他们是在等我们最虚弱的时候,或者等我们到达落鹰坳,与其余部队汇合,位置相对固定时,再发动攻击。”林峰瞬间判断出了对方的意图,“或者……他们在引导更精确的打击。”

他抬头看了看依旧阴沉的天空,雨水模糊了视线。这种天气,敌机无法出动,但谁又能保证,日军没有其他的手段?

“通知部队,休整时间缩短至十分钟。加强前后警戒,尤其是对侧翼和后方‘幽灵’的防范。行军路线,再偏移三分,尽量选择林木更茂密、更难以追踪的路径。”林峰迅速调整部署。

短暂的休整结束,队伍再次冒雨出发。每个人的脚步都更加沉重,不仅要对抗自然的严酷和身体的极限,还要时刻提防着来自暗处的致命威胁。

雨水冰冷,山路泥泞,前途未卜。这支孤军,在广袤而敌意四伏的太行山中,艰难地向着那一线渺茫的生机跋涉。希望如同这雨夜中的微光,似乎随时可能被无尽的黑暗吞噬。

林峰走在队伍中,他的身影在雨幕里显得有些模糊,但脊梁依旧挺得笔直。他知道,此刻,他不能流露出丝毫的犹豫和软弱。他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他必须带领他们,穿越这死亡之雨,找到活下去的道路。

“落鹰坳……”他默念着这个地名,心中与“燧人氏”进行着快速的推演。那里,会是希望的起点,还是又一个绝望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