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风起豫章在哪个位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 包围与暗流?(第2页)

“二、周大康、孙桂英、赵大锤,立即组织镇内群众和重要物资,分批向老鸦洞及周边山区转移疏散,实行坚壁清野,只留给敌人一座空镇。”

“三、二连、三连及支队直属队,由我亲自指挥,在白石口至老鸦洞之间的险要地段,预设多处伏击阵地。待敌人占领白石口,兵力分散,士气松懈,或者追击我撤退部队时,伺机给予其沉重打击!”

“我们的目的,不是与敌人争夺一镇一地的得失,而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们要让董文渊、王孝谦、李永贵明白,踏进我们的根据地,就要做好被咬掉几块肉的准备!”

这一清晰的战略部署,统一了内部思想。赵大锤虽然仍有些不甘,但也明白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用力点了点头。

就在白石口紧张备战的同时,几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林峰再次收到苏澈密电,电文对红军面临的严峻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并“意外”地透露,他已通过特殊渠道,“劝告”王孝谦和李永贵“谨慎用兵,勿为董文渊火中取栗”。这看似好意的提醒,实则包藏祸心——苏澈既希望红军能最大限度消耗北边军阀力量,又不愿红军坐大,更不愿看到红军被彻底消灭。他在三方势力之间玩弄平衡,企图渔翁得利。林峰看穿了这一点,只是回电简短致谢,未作多言。

湘东王旅内部,旅长王孝谦对董文渊的“总指挥”头衔并不买账。他私下对亲信抱怨:“董文渊自己拉屎不干净,倒要我们来替他擦屁股!这穷山恶水的,拼光了我的老本,他董文渊拿什么赔?”

他打定主意,要让董文渊的部队打头阵,自己保存实力。这个矛盾,被红军潜伏在吉水县城内的眼线(通过陈郎中等人发展的关系)隐约探知,并迅速报回。

·

电台的杂音:

老鸦洞的电台,在周安民和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接收能力有所提升。除了能更清晰地收到井冈山方向的广播外,最近偶尔能捕捉到一段微弱的、规律性很强的陌生信号,似乎并非已知的任何一方。周安民记录下信号特征,汇报给了赵永贵。“这信号……不像是民用的,也不像我们知道的其他军阀的。”赵永贵沉吟着,“继续监听,设法破译。搞清楚它的来源和内容。”

这神秘的信号,如同远方迷雾中的一点星火,引人疑虑。

秋日的天空,高远而清澈。但在白石口军民眼中,那北方的天际线却仿佛压着沉甸甸的乌云。转移群众的队伍,扶老携幼,带着不舍与决绝,默默走向深山。战士们最后一次检查枪械,磨利刺刀,将手榴弹整齐地码放在战壕边。

陈石头拍了拍赵大锤的肩膀:“大锤,记住队长的命令,咱们是钉子,也是弹簧。既要扎得敌人疼,也要能及时缩回来!”

赵大锤重重点头:“陈连长,你放心!我赵大锤晓得轻重!”

林峰站在指挥部外的高地上,望着远方依稀可见的敌军扬起的尘土。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役,也是对赣南独立支队战略智慧和生存能力的终极考验。合围之势已成,但暗流涌动的敌军内部,和那远方未知的电台信号,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一切,即将在白石口这片土地上,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