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山雨(第1页)
第十三章
山雨
“黑疤”匪帮的出现,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后山的每一个角落。营地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往日训练时的呼喝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武器检查时金属碰撞的轻响、搬运防御物资的沉闷脚步声,以及压抑的呼吸。
林峰站在矿洞口那块突出的岩石上,手中握着那架缴获的黄铜望远镜,目光锐利如鹰,反复扫视着山下匪徒消失的方向。那挺老旧的“捷克式”轻机枪的影子,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知道,那玩意儿一旦架设起来,形成的交叉火力将对他们简陋的防线构成毁灭性威胁。
“系统,根据已知情报,模拟‘黑疤’匪帮最可能的进攻路线及火力配置。”
“数据不足,无法精确模拟。基于地形分析及该类武装常见战术,其主攻方向概率最高为东南侧缓坡及西侧溪谷。建议重点布防此两处,并设置多重迟滞及杀伤陷阱。”
林峰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肃立一旁的陈石头沉声道:“石头,带人,把咱们所有的‘铁西瓜’(集束手榴弹)和‘喷子’(土制抬枪)都集中到东南坡和西谷口!陷坑加深,绊索多设几道!特别是对着可能架机枪的位置!”
“明白!”石头瓮声应道,立刻带着人忙碌起来。队员们动作迅捷,眼神里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只剩下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狠厉与决然。他们知道,这一次,不再是驱赶或小规模冲突,而是你死我活的生存之战。
林峰自己也加入了布防。他亲自检查每一处陷阱,调整绊索的高度和伪装,计算着爆破筒的埋设角度和引爆时机。他将有限的兵力分成三个小组,两组分别防守东南坡和西谷口,另一组作为机动预备队,由他自己亲自带领,随时支援吃紧的方向。那几支激光步枪被分发给了枪法最准、心理最稳定的几名队员,作为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杀手锏”,严令不得轻易使用。
接下来的两天,山下的匪帮异常安静,没有立刻发动进攻。但这种安静,比直接的攻击更让人窒息。斥候回报,那伙匪徒似乎在熟悉周边地形,并派出了小股人手进行试探性的侦察,与外围的警戒哨发生了零星交火,互有损伤。
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村子里更是人心惶惶,有关系的早已拖家带口投奔远亲,留下的也紧闭门户,夜里不敢点灯。王连长那边也加紧了动作,通往山外的几条小路被他的手下看得更紧,显然是要彻底困死他们。
第三天,黄昏时分,天色阴沉得像要滴下水来。一直沉默的“燧人氏”系统突然发出了警报:“检测到多个热源信号正在从东南、西侧两个方向同时向营地快速接近!数量超过四十!判定为总攻开始!”
来了!
林峰瞳孔一缩,猛地站起身,对早已等候命令的队员们低吼道:“各就各位!准备战斗!”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哒哒哒……哒哒哒……”
清脆而急促的机枪点射声从东南方向的山坡上响起!子弹如同毒蛇的信子,扫过树林边缘,打得枝叶纷飞,压制得防守队员几乎抬不起头。
“机枪!他们有机枪!”
东南坡方向传来队员声嘶力竭的呼喊,伴随着几声汉阳造零星的还击。
与此同时,西侧溪谷方向也响起了密集的步枪射击声和匪徒们嚣张的嚎叫,显然那边的压力也不小。
匪徒的战术简单而有效:利用机枪火力压制主要方向,吸引注意力和兵力,同时另一路发动强攻,试图一举突破。
“预备队,跟我去东南坡!”
林峰没有丝毫犹豫,带着机动小组,沿着事先挖掘的交通壕,弯腰向枪声最激烈的东南坡冲去。
子弹“啾啾”地从头顶飞过,打在泥土和岩石上,噗噗作响。浓烈的硝烟味呛得人直流眼泪。林峰伏在阵地后,小心地探出头。只见山坡下方,约二十多名匪徒呈散兵线,借着岩石和树木的掩护,正交替跃进,那挺“捷克式”架在一处巨石后面,不时吐出火舌,打得阵地上尘土飞扬。
“砰!”
一名试图转移位置的队员肩膀中弹,惨叫着滚倒在地。
“按住他!包扎!”林峰吼道,眼神死死盯住那挺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