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灯光惊醒了里屋的母亲。妇人披衣出来,看见这神奇的一幕,惊得捂住嘴:“这、这是洋人的电灯?”
“娘,这是咱们自己做的。”林峰兴奋地解释,省略了系统的存在。
消息不胫而走。村里人很快都知道林家小子会造“不用油的灯”。先是邻家孩子跑来看稀奇,后来连村保长都拄着拐杖来了。
“后生可畏啊。”保长捻着胡须,“正好乡公所的电话线老是断,你会弄这些洋玩意,要不要去帮忙看看?”
这个机会正中林峰下怀。在乡公所,他接触到更多设备:老式电话机、发报机零件,甚至还有台报废的小型柴油发电机。系统如饥似渴地分析着这些“古董”,不断提出改进方案。
“根据现有材料,可制作简易激光发射装置。”某天系统突然提示,“红宝石可用本地矿产替代。”
林峰心中一震。他记得在县中学时,物理先生说过西洋最新发明了一种叫“莱塞”的光束,能切割钢板。难道自己也能造出来?
正在他沉迷于这些研究时,山外的动荡终于波及到这个偏僻山村。
七月流火,一队溃兵窜入瑞金地界。这些北边战场逃来的散兵游勇,抢粮抢钱,还掳走青壮充夫。林峰所在的山村也未能幸免,保长带着乡绅们凑了二十块大洋,才勉强送走这伙瘟神。
“这世道,老百姓就是砧板上的肉啊。”保长送走溃兵后,在祠堂前叹气。
当夜,林峰摩挲着怀里那块已经温热的金属板,下定决心。
“系统,我要造武器。”
“建议优先研发单兵激光器。”系统立即回应,“已根据本地矿产优化设计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林峰以修缮乡公所电路为名,频繁往来镇上。他悄悄搜集废弃的汽车电池、望远镜镜片、铜管,又借口给母亲配药,从药铺买来硝石、硫磺等物。最重要的发光晶体,是系统指示他在后山某个矿洞找到的淡紫色萤石,经过打磨后替代红宝石。
制作过程充满艰辛。没有精密机床,全靠手工打磨;没有标准零件,就用锉刀一点点修整。有次调配化学药剂时差点引发爆炸,幸好系统及时预警。
两个月后,第一把“土制激光枪”诞生了。它有着粗糙的木托,用铜管拼接的枪身,以及用洋铁皮卷成的聚光筒,看起来像孩童的玩具。
林峰带着它深入荒谷试验。扣动用竹片做的扳机,电池组嗡嗡作响,一道赤色光束射出,在三十步外的岩石上留下焦黑印记。
“能量输出仅为标准值17%。”系统评价,“但足以穿透
contemporary
body
arr。”
contemporary
是什么意思,林峰不懂,但他看见光束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知道这玩意能杀人。
武器造出来了,接下来是人的问题。林峰首先找到儿时玩伴陈石头。这个憨厚的农家青年最初以为林峰在说笑,直到看见激光束点燃了干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