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流放岭南的名人是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春耕开始(第2页)

阿进牵着牛,看着其他田里已经插好的秧苗,小声嘟囔:其实咱家完全不用那么拼命修水渠。沼泽田的水够用了,其他田种些旱作物也行......为了修这水渠,姑娘都瘦了一圈。

哎呀,宋清越开玩笑地说,咱家一家有饭吃就行?你不怕到时候饭熟了,全村人都端着碗来咱家蹭饭?

刘氏正在田边撒基肥,闻言笑道:阿进,一枝独秀不是春。大家都好,咱们才能真的好。你看现在,谁不说咱们清越一句好?

阿进脸一红,急忙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姑娘太辛苦了。修水坝时差点被石头砸到,造水车时整天泡在水里,配制火药时更是危险......

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宋清越温和地说,手中的犁稳稳地向前推进,但你看,现在家家都能按时春耕,虽然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但总算赶上了时令。这样不是很好吗?

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男人们负责犁田,女人们弯腰插秧,孩子们则负责送水送饭。

新修的水渠里,清水欢快地流淌,滋润着每一块田地。这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画卷,让宋清越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孙寡妇带着女儿小春桃在邻田插秧,看见宋清越便直起腰来打招呼:清越姑娘,多亏了你们家,今年我家这三亩田总算能种上水稻了!往年这种旱情,只能种些耐旱的杂粮,收成连糊口都不够。

孙婶别客气,宋清越笑着回应,停下手中的活计,我听说你种了很多芥菜,腌的酸菜在附近几个村子都很有名。等秋收时,我还想跟您换些您腌的酸菜呢!

那敢情好!孙寡妇乐得合不拢嘴,管够!我今年特意多留了半亩地种芥菜,就想着腌好了能换些米面。要说还是清越姑娘想得周到,教咱们种这些能卖钱的东西。

宋清越深知,在这个时代,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只有整个村子都发展起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她愿意帮助乡亲们,但绝不是无原则的施舍。修水渠时家家都出了力,今后维护也要共同承担。

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才能让桃花源长久地繁荣下去。

夕阳西下,一天的劳作结束。新插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在夕阳余晖下闪闪发光。田野里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宋清越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希望。

虽然春耕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但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没有错过农时。

有了完善的水利系统,即便今年真的遭遇大旱,桃花源也能安然度过。

姑娘,回家吃饭了。阿进已经收拾好农具,站在田头轻声呼唤。小母牛温顺地跟在他身后,发出满足的哞叫。

来了。宋清越最后望了一眼绿意盎然的田野,转身走向炊烟袅袅的村庄。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这片她倾注了心血的土地融为一体。

夜幕降临,桃花源安静下来。但在新修的渠水潺潺声中,在新插的秧苗拔节声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生的力量正在悄悄生长。

这个曾经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