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麻风村大基建(四)(第2页)
但咱们得考虑实际,我家现在住的这旧茅屋一旦拆了,一家人就没地方落脚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先建东西两侧的厢房!”
她指向规划中的东厢房位置:“东厢房这两间,先盖起来。等盖好了,把我娘、弟弟妹妹,还有阿进翠翠暂时安置进去住下。然后,咱们再拆旧屋,在原址上建正房!这样既不耽误住,也不耽误建,两不耽误!”
“哎呦!是这个理儿!”刘叔第一个抚掌称赞,“还是清越丫头想得周到!先盖厢房,再动正房,这法子稳妥!”
“没错没错!不然一大家子人住哪儿去?”众人纷纷附和,对宋清越的细心安排深感佩服。
“好!那咱们就先从东厢房的地基开始!”宋大川洪亮的声音一锤定音。
说干就干!汉子们按照宋清越用石灰粉画出的地基线,挥动锄头铁锹,开始挖掘基槽。
地基挖好,便是夯筑三合土。
石灰、黏土、细砂按照宋清越确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基槽中。汉子们喊着粗犷的号子,抬起沉重的夯石,“嘿哟!嘿哟!”一下一下,用力夯实。
这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要求受力均匀,才能保证地基牢固。
宋清越在一旁仔细盯着,不时出声指导。
张阿进混在人群中,干得最为卖力,额上的汗水汇成小溪往下淌,也顾不上擦。
他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能参与到建设自家新房的工程中,对他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和快乐。
地基打好,便开始立柱子、架房梁。
粗壮的杉木柱被稳稳植入地基中,用榫卯结构连接起横梁。
宋清越设计的房子层高比普通茅屋高,显得格外敞亮。
当主要的梁架结构立起来时,房子的骨架便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引来一片赞叹。
“这屋子架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亮堂!”
墙体则采用宋清越确定的竹骨泥墙。
先用粗细均匀的竹片编织成网格状的墙骨,固定在柱梁之间,然后将和好的草筋黄泥巴用力摔打到竹骨上,里外各敷上厚厚一层,最后再用掺了少量石灰的细泥浆抹平墙面。
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孩子们尤其喜欢,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巴,嘻嘻哈哈,气氛热烈。
刘氏和宋砚溪也挽起袖子加入其中,张翠翠更是细心,她抹的墙面格外平整。
宋清越看着一家人和村民们一起劳作的场景,心中暖流涌动。
屋顶的工序最为关键。
先是在椽子上铺上一层厚实的茅草,然后,将那些早已晾晒干透的杉树皮,像鱼鳞一样,从屋檐开始,一层压一层,严严实实地覆盖在茅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