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岭南 流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全村禾花“成婚”(第2页)

“往年咱家稻子,瘪壳的多得能喂麻雀!要真有能让稻子饱满丰收的法子,管它成不成婚,高低得去问问!走,大力,咱看看去!”王叔说着就放下手里的活计要出门。

刚出院门,正好遇上溜达过来的刘叔。

王叔赶紧拉住他,语气急切又带着点兴奋:“老刘!老刘!快!清越丫头在她那沼泽田里搞大事呢!给禾花‘成婚’!说是能让你家稻子颗颗饱满,粒粒归仓!咱快去看看,让她也教教咱们!”

刘叔一听,也来了精神:“哦?还有这说法?走!看看去!清越丫头的主意,准没错!”

两位长辈风风火火地赶到宋清越家的田边时,她正和刘氏拉完一趟,准备换一条田埂。

“清越丫头!清越丫头!”王叔人未到声先到,急切地喊道,“你这给禾花‘成婚’是咋回事儿呀?真能丰收?快,教教我们!”

宋清越看到两位长辈急匆匆赶来,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解释道:

“王叔,刘叔,是这样。这稻子要结谷粒,就需要花粉……呃,就是稻花里的粉粉,从这朵花传到那朵花上,这个过程叫‘授粉’。授粉授得好,结的谷粒才饱满。我们拉着线轻轻拂过,就能帮它们把花粉扬起来,让花粉飘得更均匀,授粉就更充分,将来产量自然就高啦!”

她一时顺口,把现代术语“授粉”也带了出来。

“授粉?授粉是啥意思?”

王叔和刘叔果然听得一脸茫然,面面相觑,完全没明白这又是什么新词。

宋清越:“……”她瞬间卡壳,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找古人能理解的说法。

一旁的刘氏见状,虽然自己也没太明白女儿那些稀奇古怪的词,但还是忍不住笑着替她打圆场:

“哎呀,她王叔刘叔,估计是越越以前在京城……看的那些杂书上学的法子,说是对稻子好!咱们呀,就甭管叫啥名儿了,管用就行!”

“对对对!”

王叔立刻恍然大悟状,不再纠结名词,“管它叫授粉还是成婚,能丰收就是好法子!清越丫头,你快教教我们怎么弄!我们也赶紧回去给自家稻子‘成婚’去!”

刘叔也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快教教我们!”

宋清越松了口气,赶紧现场教学:“很简单,就是找根长点的结实棉线,两个人拉着,绷直了,举到稻穗这么高,沿着田埂慢慢走,让线轻轻碰到稻穗尖就行,别太用力把穗子勾坏了。最好选在没风或者微风的时候,上午稻花开放的时候最好。”

“成!明白了!就这么简单!”王叔和刘叔一看就会,立刻兴冲冲地回家找棉线去了。

很快,“清越丫头教了给禾花‘成婚’能大丰收”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村。

虽然大家觉得“成婚”这说法挺逗,但出于对宋清越毫无保留的信任,家家户户都行动了起来。

于是,麻风村的稻田里,出现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奇特而温馨的风景线:夫妻档、父子档、母女档、邻里组合……两人一组,一人一头,拉着长长的白线,小心翼翼地、满怀希望地行走在自家的田埂上,让那根充满魔力的棉线轻柔地拂过万千稻花。

阳光下,细小的花粉如同金色的尘雾,在稻田上空轻轻飞扬,弥漫着丰收的希望。

笑声、交谈声在田埂间回荡:

“哎哎,当家的你慢点,线歪了!”

“爹,这样对不对?轻轻的吗?”

“哈哈,咱这也算是给稻子当了一回媒婆了!”

全村稻田的稻花,在这一天,都热热闹闹地“成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