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荷叶田田(第1页)
早稻的谷粒终于在充足的日晒下变得坚硬爽朗,珍藏进各家各户的粮仓。
晚稻的秧苗也已播下,嫩绿的幼苗在专门辟出的秧田里茁壮生长,等待着移栽的日子。
农忙时节那股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松弛。
村民们有了些许闲暇,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村边那片已然大变样的沼泽地——如今或许该称之为荷塘了。
这一日,刘大牛和王大力干完地里的零活,结伴回家,路过荷塘边新筑的塘堰。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只见塘内,清澈的水位比之前抬高了不少。水面之上,一片片圆润翠绿的荷叶已然舒展开来,高低错落,挤挤挨挨。
有的荷叶大如伞盖,挺拔出水;有的则小巧玲珑,慵懒地漂浮在水面。晨露或雨水过后,晶莹的水珠在叶心滚动,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虽然尚未有荷花盛开,但这“荷叶田田”的景象,已然足够赏心悦目,充满了勃勃生机。
“好家伙!”刘大牛忍不住惊叹,“这才忙完一个农忙的功夫,这荷叶就长得这么好了!绿油油的一片,看着真喜人!”
王大力也啧啧称奇:“是啊!清越妹子真是神了!说种莲子,还真就长出来了!看这长势,明年这时候,说不定真能挖上莲藕了!”
喜悦之余,两人的目光又落到了脚下新筑的塘堰上。
宽阔的堰顶土壤肥沃,但因为之前忙于水稻的抢收抢种,一直无人打理,已然冒出了一些零星的杂草,显得有些荒芜。
王大力挠了挠头,有些遗憾地说:“就是这塘堰……有点可惜了。这么宽这么好的地,荒着长草太浪费了。我记得清越妹子之前好像提过一嘴,说这叫……叫啥‘基塘’?塘基上也能种东西,还能和塘里的鱼啊藕啊互相有好处?”
“对!好像是叫‘基塘养殖’!”刘大牛想了起来,“当时光顾着修堰了,也没细问这堰顶能种啥。现在闲下来了,是该琢磨琢磨了。”
这个问题并非只有他们注意到。
很快,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片长草的塘堰该如何利用。这么好的地,浇水又方便,浪费了实在心疼。
宋清越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日傍晚,她找到刘叔和宋大川。
“叔,刘叔,咱们荷塘的塘堰空着太可惜了。我想着,能不能召集大伙儿一起商量商量,这堰顶上种点什么最合适?既能利用土地,又能和塘里的莲藕相辅相成那就最好了。”
刘叔和宋大川一听,立刻表示赞同。
“是该好好合计合计!”宋大川道,“明天我就去喊人,晚饭后老榕树下开会!”
第二天晚饭后,村口的老榕树下再次聚满了村民。
夏夜的微风拂过,带来荷塘方向隐隐的清新气息。大家摇着蒲扇,议论纷纷,都对如何利用塘堰充满了兴趣。
宋清越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站起身,开门见山:“各位叔伯乡亲,今晚请大家来,就是想一起商量一下咱们荷塘塘堰的事儿。大家也看到了,堰顶的地空着长草,太浪费了。咱们想想,种点什么最好?”
她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提议:
“种菜!种点青菜萝卜,自家吃方便!”
“种红薯!红薯不挑地,产量高,顶饿!”
“种豆子!豆子好养活,还能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