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流放岭南啥电影县令是谁演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木犁(第2页)

“瞧见没,这里,犁辕和犁箭连接的地方,要用‘燕尾榫’,这样才牢靠,牛拉着才不会散架。”他又拿起一些弯曲的小木棍,“这些是犁梢和犁柄,是人扶着掌控方向的。”

阿进看得目不转睛,不时上手帮忙扶住木料,或者按照王叔的指点,用砂石打磨边角。他学得认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而最让宋清越感到惊奇的,是弟弟宋屿的反应。

这个平时有些跳脱的小家伙,此刻却异常安静,他蹲在王叔身边,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紧紧盯着王叔的每一个动作,从选料、划线、到凿孔、组装,看得无比专注。

当王叔讲解榫卯结构的妙处时,他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严丝合缝的接口,小脸上流露出一种近乎痴迷的神情。

“王叔,”宋屿仰起头,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和一丝好奇,“为什么这个木头凸出来,那个木头凹进去,它们就能卡得这么紧,比用钉子钉的还结实呢?”

王木匠见他问得认真,哈哈一笑,耐心解释道:“屿哥儿问得好哇!这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叫‘榫卯’。它靠的是木头本身的形状互相咬合,受力均匀,越用越紧。钉子嘛,日子久了容易锈。”

宋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中的兴趣更浓了。

做木犁这两天,只要一有空,他就拉着哥哥宋屹往王木匠家跑,看阿进和王叔一起制作木犁。

他不再只是看热闹,还会帮着递个小工具,或者用块小布头帮忙擦拭木屑,安静得不像个六七岁的孩子。

宋清越将弟弟这份异乎寻常的专注看在眼里,心中微微一动。

她想起前世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工匠,他们的技艺和经验往往口耳相传,难以系统保存。

或许……她这个弟弟,将来真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阿进和王叔忙活了两天,不仅为宋清越家做好了一把结实耐用的新木犁,想到刘叔家和宋大川家也各有一头牛,索性又找木料,一口气做出了两把。

宋大川家的那把,等他回来就能直接用上。

看着院子里并排摆放的三把崭新的木犁,那流畅的线条和坚固的榫卯结构透着古朴的力量感,宋清越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太好了!今年春耕,咱们终于不用全靠人力一锄头一锄头地刨了!有了耕牛和这木犁,翻地的效率肯定不止翻一倍!”

阿进脸上也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宋屿则伸出小手,轻轻摸着木犁上那些精巧的榫卯接口,抬头对宋清越说:“姐姐,王叔的手真巧!我长大了,也想学做这么厉害的东西!”

宋清越心中那个模糊的念头愈发清晰,她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好,只要屿儿喜欢,姐姐一定支持你。”

春光正好,新的木犁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在不久后的春耕中,翻开桃花源又一年希望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