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把酒话桑麻(第2页)
宋清越家也不例外。
她家的菜园子原本就打理得宽敞,这时更是全家齐上阵。
阿进挥着锄头,刘氏和宋清越清理着杂草,连宋砚溪和双胞胎弟弟也帮着搬运小石块。
他们将菜园往旁边的荒地又扩了扩。
宋清越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着规划:“娘,阿进,我看咱们就用这菜地靠东边、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来集中种桑树。这样管理起来方便。然后,再沿着咱们整个菜园的外围,种上一圈桑树。”
“种一圈?”宋砚溪好奇地问。
“对,”宋清越笑着解释,“桑树长得快,等它们长大了,枝繁叶茂,不就是一道现成的、活的篱笆墙吗?既能防风,还能收获桑叶,一举两得!”
这个巧妙的设想让大家都眼前一亮。
阿进更是干劲十足,他抹了把汗,看着规划中的桑园,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憨厚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个法子好!咱们家女孩子多,夫人、姑娘,还有翠翠和溪溪,往后用到绸缎的地方肯定也多!
咱们就多多种桑,好好养蚕!等以后蚕丝多了,织出漂亮的绸缎,咱家的姑娘夫人,就都能穿上崭新漂亮的衣裳了!”
他这话说得朴实,却饱含着最真挚的关怀和美好的愿望。
刘氏听着,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宋砚溪和刚走过来的翠翠也都羞涩地笑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正在被精心规划的土地上,也洒在忙碌的家人身上。
看着这温馨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宋清越心中悠然,不由得想起了那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她轻声吟诵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虽然重阳还远,但是今年到重阳时候,桃花源不就是这样一片场景嘛!
诗中那份恬淡、安宁与和谐,不正是如今桃花源生活的写照吗?只不过,他们话的不是普通的桑麻,而是承载着纺织梦想、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桑蚕之事。
接下来的十几天,桃花源弥漫在一种平静而积极的等待氛围中。村民们一边继续打理越冬的作物,修补农具,一边时不时去育苗田看看。
那些桑树嫩芽在温暖的春日和精心的照料下,一天一个样,舒展出更多嫩绿的叶片,地下的根须也在悄然生长,变得愈发强健。
阿进更是早早地将自家规划好的桑树地用锄头细细地翻整了一遍,施上了底肥,只等着桑树苗再长大一些,根系再发达一些,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万事俱备,只待春风更暖,桑树便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