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修塘堰(二)(第2页)
“放线?”几人都有些疑惑这个新词。
宋清越拿出几捆她之前从镇上买来的、韧性不错的棉线,又提起一小袋备用石灰,解释道:“咱们要修的那两排竹桩,不能歪歪扭扭,必须得又直又平行,这样修起来的塘堰才结实好看。
这‘放线’,就是先用木棍定好点,拉上棉线,标出两条笔直的线来,一条是里边竹桩的位置,一条是外边竹桩的位置,两条线之间,正好隔开两米远。然后,沿着这两条线,撒上石灰做记号。这样,后面打竹桩的叔叔哥哥们,看着石灰线打,就绝对不会打歪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木棍在地上比划着。
刘叔几人听完,眼睛都亮了!
“哎呀!这个法子好!又明白又准成!”刘叔拍手称赞,“怪不得人家说读书人厉害!这心思就是巧!不然咱们凭眼睛看,这几百米长的坝,非得修成蛇爬窝不可!”
老陈头也捋着胡子连连点头:“有理有理!有根线拉着,瞎子摸着也不会走歪!清越丫头,你这办法,真是绝了!”
宋大川更是哈哈大笑:“我就说越越有办法!走走走!咱们这就去拉线撒石灰!给后头的小子们把路标得清清楚楚!”
于是,宋清越拿着图纸和测量用的木棍,刘叔和宋大川拿着线捆,老陈头几人拿着石灰袋,沿着预定的塘堰路线开始工作。
宋清越负责确定关键点的位置,插上木棍作为标记。
刘叔和宋大川则仔细地将棉线拉直,紧绷地固定在木棍上。
老陈头他们则小心翼翼地将雪白的石灰粉末,均匀地撒在绷直的棉线下方。
一条清晰的、笔直的白色虚线,逐渐在沼泽边的土地上延伸开来。撒完内线,又按照两米的间距,平行地撒出外线。
这一幕吸引了许多正在砍运竹子的村民。他们好奇地看着那两条雪白的、笔直的石灰线,议论纷纷,都觉得新奇又可靠。
“看!这样弄真好!一眼就知道桩该打在哪!”
“还是清越妹子办法多!咱们以前盖房子,哪有这么讲究,全凭老师傅的眼力!”
“这下好了,保证修得又直又结实!”
放线是个细致活,需要不断测量、调整、固定。
宋清越和几位长辈忙活了一整天,汗水浸湿了衣背,腿上沾满了泥浆,才终于将这几百米长的塘堰基线完整地标记出来。
当夕阳西下,两条平行笔直的石灰线,如同两道清晰的指令,贯穿在沼泽边缘,指向远方。砍伐下来的粗大竹子,也已经堆积如山,整齐地码放在线路附近。
看着这初步的成果,虽然身体疲惫,但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成就感和对明天的期待。
宋清越站在高处,望着那两条白线和堆积的竹材,对身边的刘叔和宋大川说:“叔,刘叔,基线打好了,材料也备了些。明天开始,就能正式打桩了。不过……要把这大几百米的塘堰结结实实地修好,估计至少得花上大半个月的功夫。”
宋大川豪迈地一挥手,声音充满了力量:“大半个月就大半个月!咱们有的是力气和工夫!现在有没到收稻子的农忙,咱不怕干,只要方向对,不怕路远!越越,你指到哪儿,咱们就打到哪里!”
刘叔也坚定地点点头:“对!人心齐,泰山移!咱们麻风村,这回一定要把这能养鱼的大荷塘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