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一家人流放西北全文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2章 养蚕技术(第1页)

清晨的雄南县城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宋清越三人已经收拾停当。昨夜的繁华喧嚣仿佛还在眼前,但今天他们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去锦绣坊购买蚕种,学习养蚕技术。

锦绣坊刚刚卸下门板,掌柜的看见他们,立即热情地迎了出来:哟,几位客官来得这样早!快请进请进!

走进店内,只见各色绸缎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掌柜的一边引路一边介绍:我们锦绣坊不但收购丝绸棉布,也售卖成衣布匹。后院还卖蚕种——说实话,我们卖蚕种不为挣钱,就是想让更多农户养蚕,好把蚕丝或者丝绸卖给我们。

他自豪地指着一匹泛着珍珠般光泽的绸缎说:您瞧,这些绸缎质地上乘,有不少是送到京里的贡缎呢!

宋清越诚恳地说:掌柜的,我们是代表全村来买蚕种的。只是第一次养蚕,没什么经验,还望指点。

这个好说!掌柜的爽快地拍手叫来一个老师傅,养蚕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老周,你带这几位客官去后院,好好教教他们养蚕的技艺。

老周是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师傅,手上布满了蚕丝划出的细痕。他带着三人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后院。这里整齐地排列着十几间蚕室,空气中飘散着桑叶的清香。

养蚕第一要紧的是洁净。老周推开一扇蚕室的门,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竹匾,蚕宝宝最怕污秽,进蚕室前要净手,不能沾半点油腥。

宋清越仔细打量着蚕室:地面铺着青砖,墙壁刷得雪白,窗户上装着细密的纱网。竹匾里的蚕宝宝正在沙沙地啃食桑叶,那声音轻柔而有节奏。

老周拿起一片桑叶示范:喂蚕要选嫩叶,老叶蚕不吃。叶子要擦干净,不能带露水,也不能沾尘土。他熟练地将桑叶撕成小块,均匀地撒在竹匾里。

阿进好奇地问:周师傅,一天要喂几次?

这要看蚕龄。老周耐心解释,小蚕要少食多餐,一天喂个七八次;大蚕食量大,一天三四次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按时,蚕宝宝最讲规矩。

大牛看着密密麻麻的蚕宝宝,有些发怵:这么多蚕,怎么清理粪便啊?

老周笑了:这位兄弟问到点子上了。清理蚕沙最是费工夫。他示范着用特制的小耙子轻轻刮取蚕粪,要等蚕宝宝都爬到桑叶上时,快速清理。动作要轻,不能惊着它们。

宋清越看得仔细,突然问道:周师傅,蚕室里的温度要怎么控制?

老周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姑娘问到关键了。蚕宝宝怕冷怕热,最宜温暖。天冷要生炭盆,但要注意通风;天热要洒水降温,但不能太潮湿。他指着墙角的温度计,要时刻留意这个水银柱。

看着老师傅娴熟的动作,宋清越突然有了个主意。她向掌柜的请求:我们能不能在您这儿帮工一天?亲手实践一下,也好把技术学扎实。

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难得几位如此用心。既然你们诚心要学,就在这儿帮忙吧,工钱就不算了,管你们一顿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