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晚稻(第2页)
她是饭后溜达过来串门的,手里还拿着个鞋底纳着,想晚上和刘氏一起做做针线活,聊聊天。
走进院子,借着微弱的天光,她看清了屋檐下那筐明显不正常的、湿漉漉粘着泥浆的稻谷,又看到几人身上沾着的泥点和疲惫的神情,以及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子的双胞胎,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哎哟喂!这是……这是咋弄的?谷子怎么淋成这样了?”宋大婶惊讶地问。
刘氏见到她,像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又是心疼又是气愤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就是这两个不省心的小孽障!让他们看稻谷,结果跑出去野!要不是溪溪和越越赶回来抢,这一筐都得泡汤!真真是欠打!”
宋大婶凑近那筐湿谷子,用手扒拉了一下,眉头紧锁:
“哎呀呀,这可真是……瞧瞧,都沾上泥了!这湿气重的!我看这天色,乌沉沉的,明天保不齐还是个阴雨天!这谷子要是再不弄干,非得发芽不可!”
“发芽?”刘氏的心更沉了。
“是啊!这么湿,温度又合适,两三天就能长出芽来!”
宋大婶是庄稼老手,经验丰富,“这要是发了芽,可就当不得粮食了,人没法吃!”
这话如同雪上加霜,刘氏的脸色更白了。
宋清越闻言,思索了一下道:“如果明天天气不好,我试试用之前烧窑剩下的炭火,小心地烘一烘?看看能不能抢救回来一些?”
宋大婶摇摇头:“烘?这么多,又湿得这么透,不好烘啊,火候掌握不好直接就烘坏了,或者外干内湿,更容易发霉。而且费那柴火功夫,不值当。”
她话锋一转,看着那虽然湿透却依然能看出颗粒极为饱满的谷粒,眼睛忽然一亮:“诶!我倒有个主意!这谷子要是真发了芽,也别扔了!就留着做谷种!”
“做谷种?”宋清越和刘氏都看向她。
“对呀!”宋大婶一拍大腿,“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咱岭南这地方,气候暖和,雨水足,一年是可以种两季稻子的!收了早稻,还能再赶着种一季晚稻!你家这沼泽田里长出来的谷子,是我见过最饱满精神的!要是真发了芽,那就是现成的上好谷种!”
她越说越觉得这主意好:“等明天,我让他叔去村里跟大伙儿说说!谁家想要种晚稻的,就拿自家晒得透透的、最好的干稻谷,来跟你们换这些发芽的谷种!这样你们也不吃亏,得了干粮,乡亲们也得了好种苗!两全其美!你们看咋样?”
这个提议,如同阴霾中的一道阳光,瞬间驱散了刘氏心中的郁闷和惋惜!
是啊!谷子发芽了人不能吃,但却是最好的秧苗!如果能换来等量的干稻谷,那损失就几乎弥补回来了!而且还能让全村人都种上高产的好稻种!
“哎呀!她婶子!你这主意太好了!”刘氏激动地抓住宋大婶的手,“就这么办!就这么办!真是……真是太谢谢你了!”
宋清越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婶子,您可真是我们的及时雨!这下这筐谷子不但不是废物,反而成宝贝了!”
宋大婶爽朗地笑起来:“谢啥!邻里邻居的,互相帮衬嘛!再说了,你们种出这么好的稻子,也是咱们全村的福气!好了,天不早了,你们赶紧收拾收拾做饭吧,两个孩子估计也吓坏了,知道错就行了,别饿着了。”
她又安慰了刘氏几句,便拿着鞋底回家了。
暮色彻底笼罩了小院,但屋里的气氛却轻松了许多。
刘氏看着那筐湿谷子,不再觉得它是烦恼,反而充满了希望。她起身走向灶房,虽然依旧没给两个儿子好脸色,却还是默默地开始生火做饭。
宋屹和宋屿偷偷看着母亲的背影,小声地抽噎了一下,心里既害怕又隐隐有一丝庆幸:幸好还能做谷种,不然今晚指定没得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