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时候流放岭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8章 烤鱼(第1页)

夕阳的余晖将宽阔的河面染成了瑰丽的橙红色,靠近岸边的水流平缓处,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人景致。

河风带着水汽轻轻拂过,驱散了些许白日的闷热。

寻鱼小队在河口附近的沙石滩上清理出一块空地,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

赶了一天的路,又经历了数次险峻地形的考验,众人的体力消耗极大。

大牛一放下行李,肚子就很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他揉着肚子,眼巴巴地看向宋清越和阿进:“干粮中午就吃完了,今晚吃啥?我这前胸都快贴后背了!”

刘叔一听儿子这话,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习惯性地数落道:“你这憨货,整天就知道吃!睁开你的牛眼看看,这么大的河,里头游着多少鱼?吃的还能自己长腿跑到你嘴边不成?想吃就得自己动手!”

他虽然是在骂大牛,但这话却像是给所有年轻人提了醒。

阿进第一个行动起来,他卸下背篓,从里面小心地取出几个用油纸包得严实实的小包,脸上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幸好翠翠想得周到,给我们带了盐和一点猪油。”

每次他们出远门,细心的翠翠总会悄悄在他们的行囊里塞上这些调味品,她知道山林野地,有了盐和油,才能把找到的食物做出人间的味道。

“太好了!有盐就好办!”宋大川一拍大腿,也跟着站了起来,“后生们,都别愣着了!会水的,去河口那边看看能不能摸到鱼!手脚麻利的,去附近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野菜!剩下的,赶紧拾柴火,把火生起来!”

刘叔的话和阿进的行动像是吹响了集结号。

大牛被老爹骂得缩了脖子,但动作却不慢,立刻拉着二牛和阿进,拿出随身携带的简易钓具——其实就是削尖的细竹竿系上麻绳,鱼钩是用细针弯的,鱼饵是路上顺手挖的蚯蚓。

三人兴冲冲地跑到小溪与大河交汇的河口处,那里水流相对平缓,食物丰富,是鱼儿聚集的好地方。

王大力和另外两个青年则拿着柴刀,到附近的树林边缘捡拾干枯的树枝。宋清越则背着她的小背篓,对宋大川和刘叔道:“宋叔,刘叔,你们歇会儿,我去附近转转,看能不能找点野菜香料回来。”

她沿着河滩往植被茂密的地方走去,目光仔细地搜寻着。

很快,她就在一片湿润的坡地上发现了几株野生的芭蕉树,她小心地割下几片宽大翠绿的芭蕉叶。这芭蕉叶在野外,可以用来装食物的,用处可大着呢!

接着,她又在一片草丛中辨认出了散发着特殊香气的野芫荽和假蒌叶,这两种都是岭南地区常用的调味野菜,可以去腥增香。她采了一大把,心满意足地返回营地。

等她回来时,营地的篝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驱散了傍晚的凉意,也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而大牛他们那边更是传来了好消息!

“上钩了!哈哈,又是一条!”大牛兴奋的喊声传来。只见阿进手法娴熟地一提鱼竿,一尾巴掌宽、鳞片在夕阳下闪着银光的草鱼便被甩上了岸。

旁边的二牛也收获不小,钓上来了两尾活蹦乱跳的鲤鱼。不过小半个时辰,他们便收获了五六条大小不等的河鱼,虽然算不上巨物,但足够几人饱餐一顿了。

“够了够了!快拿过来收拾!”宋大川乐呵呵地招呼着。

阿进和大牛负责处理鱼。他们用随身的小刀利落地刮鳞、去鳃、剖腹洗净。

宋清越则用河水将芭蕉叶和采来的野菜仔细清洗干净。她将一部分野芫荽和假蒌叶塞进鱼腹内,又在鱼身上均匀地抹上细细的盐粒,再小心翼翼地涂上一层薄薄的猪油。

“来,用这个包上再烤。”宋清越将处理好的鱼用宽大的芭蕉叶包裹起来,像一个个绿色的襁褓,然后用柔软的草茎捆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