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岭南是古代流放之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脚板薯(二)(第2页)

“咕嘟咕嘟……”水很快就烧开了,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

宋清越将切好的薯块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紫薯块和白薯块在沸水中翻滚沉浮,交织出一幅奇异的色彩画面。

不一会儿,一股难以言喻的清甜香气开始弥漫开来,越来越浓郁,霸道地钻入每个人的鼻腔。

“好香啊……”宋屹和宋屿像两只闻到鱼腥味的小猫,早就围在了灶台边,小鼻子使劲地抽动着,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腾的薯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宋砚溪也忍不住凑近,深深吸了一口气,小脸上满是陶醉。

刘氏拿着木勺,轻轻搅动着锅里的薯块,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别急,别急,还没熟透呢。越越说,要煮到筷子能轻松插进去才行。”

香气越来越盛,飘出小小的茅屋,飘过寂静的院子,甚至引得路过的村人好奇地张望了几眼,猜测着这新来的、住在“凶宅”里的母女几人在弄什么稀罕吃食?

宋清越用筷子戳了戳一块最大的薯块,筷子轻松地穿透进去。“熟了!”她宣布道。

刘氏立刻撤掉灶膛里的大部分柴火,只留一点余烬保温。

她用木勺小心地舀起几块薯块,放在一个破陶碗里晾着,然后给每个孩子都分了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煮脚板薯。最后,才给自己和宋清越也盛上。

没有桌子,一家人就围坐在屋内的火盆旁,捧着各自温热的陶碗。

“小心烫,慢慢吃。”宋清越叮嘱着,率先用筷子夹起一块白薯,吹了吹,小心地咬了一口。

粉糯!绵密!清甜!一股带着山林气息的、纯粹自然的甘甜瞬间在口中化开,温热软糯的口感顺着喉咙滑下,暖意直达胃里,也暖到了心窝。

“唔!好吃!好甜!”宋砚溪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紫薯,紫色的薯肉入口即化,甜味似乎比白薯更浓郁一些,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甜!香!”宋屹和宋屿也顾不上烫了,小口小口地、珍惜地啃着碗里的薯块,吃得小嘴周围都沾满了紫色的、白色的薯泥,像两只贪吃的小花猫。

刘氏也小口吃着,感受着那久违的、饱腹带来的踏实感。她夹起一块最大的紫薯,放到了宋清越碗里:“越越,你多吃点,这些天你最辛苦。”

“娘,您也吃。”宋清越笑着,把那块紫薯又夹回刘氏碗里,“咱们都有,管够!明天我再想法子,看能不能弄点糙米,把这薯块切丁和米一起煮粥,肯定更香!”

“对了,溪溪,屿儿屹儿,你们出去玩一定不要跟别人说咱们有粮食,我们初来乍到的,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万一有坏人知道我们有粮,起了歹心,来偷或抢,我们很难护得住我们的粮食。”

防人之心不可无,宋清越郑重地交代三个孩子,孩子们经历过流放、挨饿,小小年纪也都明白粮食的珍贵,不约而同回以宋清越郑重地点头。

有着这些脚板薯,宋清越和刘氏,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担心孩子们和自己挨饿了。

吃完这份来之不易的早餐,日头已经老高了。

宋清越开始到屋外继续收拾昨天那些竹块,认真地做起竹桌竹椅来。有了昨天做竹床的经验,做竹桌竹椅都显得简单多了。

太阳刚刚下山,宋清越就把一个竹桌子和几个竹椅子做好,还顺便做了一个菜篮子和一个竹筐。

“姐姐,你太厉害了!”宋砚溪在一旁感慨道。

“姐姐说了咱屋里该有的都会有的,这下溪溪信姐姐了没有?”宋清越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很是得意,想不到自己这个现代人,居然也能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