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流放岭南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 荷塘该放鱼苗了(第2页)

宋屹和宋屿更是兴奋,围着宋大川和刘叔又蹦又跳:“叔,刘叔,我们也要去找鱼苗!我们眼神好,能看到水里的小鱼!”

“对!我们帮村里找鱼苗!”

孩子们的热情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清晨的宁静。

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荷塘里鱼儿成群、嬉戏追逐的景象。

这份纯真的期盼,让宋大川和刘叔既感到欣慰,又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然而,现实的问题依旧冰冷地横亘在眼前。宋清越看着欢呼雀跃的孩子们,又望向刘叔那张写满忧虑的脸,心中明白他所言非虚。

桃花源地理位置偏僻,几乎与世隔绝。

村内的水源,除了供应饮用和灌溉,渔业资源本就有限。山间小溪水流湍急,存不住太多鱼;新修的水坝主要用于蓄水,生态尚未完全形成,鱼类稀少且个头小。

想要靠这点微薄的“家底”,凑齐足够投放大荷塘的鱼苗,无异于杯水车薪。

宋清越走到荷塘边。初夏的晨光下,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新栽的莲藕已经抽出了嫩绿的叶片,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塘基上的桑树和甘蔗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可这深深的水下,却显得过于寂静和空旷。

“是啊,谈何容易……”宋清越低声自语,秀气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

她想起在现代社会,鱼苗可以通过养殖场大规模购买,可在这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岭南深山,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难道,真的要放弃这个能让桃花源食物来源更丰富的计划吗?

她不甘心。这荷塘是他们一锄头一铲子,从满是蚂蟥的沼泽里开出来的,凝聚了全村人的心血。

如今有了水,有了莲藕,若能再成功养上鱼,那就是真正的鱼藕共生,良性循环。

“办法总比困难多。”宋清越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同样面露难色的宋大川和刘叔说道,“刘叔的顾虑是对的,鱼苗确实是个大难题。但咱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我看,咱们先发动村里人,把咱们桃花源境内所有的小溪、水洼,甚至雨后形成的临时水坑都仔细找一遍,但凡能找到的小鱼、鱼卵,都小心收集起来。同时,也想想有没有别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