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第32页)
“又不是没钱给女孩子买礼物,干嘛不谈啊?”
说着就大声招呼沙发周围的女生,“你们都过来,来,来,陪我们姜总喝一杯。”
好几个女孩子都过来了,端着酒杯,其中一个还嗲着嗓子喊:“姜总,给个面子嘛。”
姜落才不吃这套,冲女孩子们指郑斌,说:“灌他喝,谁能把他灌醉,我奖励一千。”
女孩子们也知道闹着玩儿的,马上围向郑斌。
“好你个姓姜的。”
郑斌笑骂,赶紧起来,跑了,跑去舞池。
第108章饭盒
霍宗濯登报追债的事提醒了姜落,姜落转头也找了几个全国发行的、销量不错的报纸,花钱登报,给升非打广告。
他还给人已经到北京的虞冬打电话:“我也会给‘薇兰尼朵’登广告,联系方式留的是你的电话号码,如果有人联系你,你至少要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工厂这儿,知道升非厂和圣菲服饰的人越来越多,过来进货的也越来越多,衣服销得特别快,有几款卖得最好的,经常早上才进成衣仓库,过不久就被拉走卖掉了。
供摊贩挑货的小房子这儿,几乎天天都是一堆人挤着。
原本工厂还会自己用货车拉衣服去附近几个固定的地方销货,来厂里进货的人越来越多之后,衣服成批成批的,卖得实在太快,厂里就没有衣服拉出去卖了。
这样一来,姜落也不安排货车了。
他开始登广告,比如全国卖得好的几个晚报,还有海城本地的晚报和电视,一起登。
同时组建了一个专门电话接待的部门,让几个普通话好的女孩子别的不干,专门负责接电话,接待那些通过广告知道升非、打电话过来询问的人。
远的不提,海城市里和远的几个郊区,如今到处是圣菲服饰的衣服。
主要圣菲的衣服好看,款式也多,特别好卖,摊贩们如今知道圣菲和升非,进他们家衣服的变得越来越多,穿圣菲的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很快就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比如升非厂附近的路上,拉人拉客的黄包车面的变得越来越多,餐厅、宾馆、小店等也越来越多,街上越来越热闹,人越来越多。
很快,附近又开了别的纺织作坊和服装作坊。
这些作坊,有的给升非供布料,有的会接升非外包出来的一些散活儿,比如给衣服钉扣子之类。
还开了好几家专门卖升非的衣服的小店,这些店的衣服也是从升非厂里出来的,老板会稍微加点钱,把衣服卖给那些来得晚没有进到货的老板。
镇上,如今很多衣服作坊乃至工厂,也开始做圣菲服饰的同款式的衣服,很多老板进不到升非的衣服,觉得合适,也会来买他们的衣服。
整个菊翔镇,以升非工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逐渐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整个镇也为此变得活跃了起来,周围不但犯罪率变少了,税务局收到的税变多了,镇上店开多了,工商局忙得一度缺副本,还得去别的镇借。
镇政府开心死了,为此连开了好几个会,专门夸升非,也研究讨论该怎么继续让镇上的商业变得更规范更活跃。
吴大勇也特意约了姜落到家里吃饭,感谢姜落和工厂对镇上的贡献。
姜落也是忙得抽不开身的时候突然一回头,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再拿厂里和公司的账本一看,账上的钱,已经多得姜落做梦都可以笑醒了。
姜落人在办公室的桌后坐着,翻完账本,就开始笑,笑着笑着,眼眶有点酸胀——
上一世走了快十年的路,这一世,他一年就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