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星轨共振(第3页)
青林的脸色变得苍白。这不是普通的宇宙射线,而是一个微型黑洞的前兆。根据计算,它将在七日后撞击地球,虽然质量微小,但其产生的引力场足以引发全球性的地质灾难。
"必须修复地动仪。"青林突然意识到,"它的共振场或许能与星尘锚结合,形成能量护盾。"
张衡点头:"老夫早已察觉地脉异动,近日来地动仪频频自鸣,恐非偶然。"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这是老夫新绘的图纸,可将地动仪与浑天仪相连,借星力增幅地脉之力。"
两人连夜赶回太史令府的废墟,在青林的能量场保护下,开始修复仪器。
张衡用青铜熔化重铸龙首,青林则用星尘锚的残余能量为齿轮淬火;老者调整水银液槽的密度,年轻人则计算着黑洞的运行轨迹。当第一缕晨光出现时,融合了浑天仪与地动仪的新仪器终于完工——它像一座小型天文台,顶部的窥管指向那颗异常的亮星,底部的蟾蜍口中衔着的不再是铜珠,而是能反射星光的水晶球。
"还差最后一步。"张衡指着仪器中心的凹槽,"需以北斗七星的方位注入能量,方能启动星地共振。"
青林看着星尘锚仅剩5%的能量,做出了决定。他将设备与仪器连接,启动了能量过载模式:"我的器物能模拟星力,但需要先生引导共振频率。"
张衡握住连接着星尘锚的铜柄,闭上眼睛。青林的扫描仪显示,老者的生物电信号正在与仪器同步,形成一个复杂的能量网络。当那颗亮星运行到天枢星方位时,张衡猛地睁开眼:"就是现在!"
青林将所有能量注入仪器。刹那间,整座洛阳城都能看到奇异的景象——太史令府的废墟上绽放出一道光柱,直冲云霄,与那颗异常亮星相连。光柱中,二十八宿的星图虚影缓缓旋转,地动仪的龙首同时吐出水晶球,落在蟾蜍口中,发出清越的共鸣。
"星轨共振成功!"青林的视网膜上显示,能量护盾正在形成,其频率与黑洞的引力场完全相反。
但他也感觉到生命正在快速流逝——能量过载对身体的损伤是致命的。张衡似乎察觉到了,突然将手掌按在他的胸口,一股温和的暖流涌入,延缓了细胞的衰亡。
"老夫观你器物,知你终要离去。"张衡的声音带着笑意,"此星轨图赠予你,或许在你那个时代,尚有可用之处。"他将一卷竹简塞进青林手中,上面用朱砂绘制的星图,竟与星尘锚的导航系统有着惊人的相似。
黑洞的引力场与能量护盾碰撞,发出无声的轰鸣。青林看着张衡的身影在光芒中逐渐模糊,老者仍在调整着仪器的旋钮,仿佛在演奏一首跨越时空的乐曲。
"先生!"青林大喊。
张衡回过头,挥了挥手,笑容在光柱中定格:"天地之道,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强光吞噬了一切。当青林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躺在28世纪的修复舱里。医生们围在旁边,脸上写满震惊:"你创造了奇迹!星尘锚记录到一股未知能量修复了你的身体,还有这个——"
他们递过来一卷被能量场保护的竹简,正是张衡赠予的星轨图。青林展开竹简,发现上面的星图不仅标注了现代已知的星座,还包含了数个尚未被发现的星系坐标。
星尘锚的数据库里多了一段新的记录:在公元132年,地球曾被一个微型黑洞撞击,但在一股来自地表的能量护盾保护下安然无恙。记录的最后,是张衡的一段话,由星尘锚自动翻译而成:
"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青林走出修复舱,抬头望向星空。全息投影在他面前展开,将张衡的星轨图与现代星图重叠,完美吻合。他突然想起老者最后那句话,打开通讯器:"科学院吗?我有一个关于宇宙射线预警系统的新构想,灵感来自...一位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朋友。"
在遥远的东汉洛阳,太史令府的废墟上,那台融合了浑天仪与地动仪的仪器仍在运转。
月光下,青铜铸就的龙首仿佛在微笑,蟾蜍口中的水晶球折射出星光,在地面上形成一道流动的星轨,像一条跨越时空的银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