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血色金陵(第2页)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汽车引擎声。士兵们骂骂咧咧地撤出地下室,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青林从缝隙里看见一队挂着旭日旗的卡车驶过街道,车厢里塞满了被捆绑的中国人,像牲口一样堆叠着。
“是去长江边的,”周兰脸色惨白,“昨天他们押走了两百多人,说是去修工事,其实是枪毙后扔进江里。”她突然抓住青林的手臂,“先生,你有办法带孩子们走吗?哪怕只有几个……”
青林看向那些蜷缩在黑暗里的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最大的不过十岁。他的手环突然弹出一行小字:时空锚点不稳定,能量储备仅剩17%。这意味着他最多能带两个人穿越时空,而且风险极大。
血色突围
暮色降临时,青林做出了决定。他用手环分析了日军的巡逻规律,发现每小时有十分钟的间隙。“我们从后门走,穿过三条街有座天主教堂,那里有外国神父,或许能暂时避难。”
周兰挑选了五个孩子,都是孤儿。她把自己的护士服脱下来给最大的女孩穿上,又用破布给孩子们脸上抹上灰。青林则用匕首割破作战服,故意弄出许多破洞,伪装成流民。
穿过第二条街时出了意外。一支醉酒的巡逻队突然拐进巷口,为首的士兵一眼就看见了穿护士服的女孩。“花姑娘!”他怪叫着扑过来,刺刀却被青林一脚踢飞。
青林的格斗术是未来军队的搏杀技巧,讲究一击制敌。他避开士兵的刺刀,手肘猛击对方咽喉,同时膝盖顶向另一个士兵的裆部。惨叫声中,他拽起吓呆的女孩就跑,周兰带着其他孩子紧随其后。
子弹在耳边呼啸,青林感觉后背一阵灼热,像是被烙铁烫了一下。他不敢回头,只顾着把孩子们往前推。周兰突然绊倒在地,怀里的婴儿滚了出去。她想去捡,却被青林一把拽起:“快走!我来!”
青林扑过去抱住婴儿,刚直起身就看见黑洞洞的枪口。那个戴眼镜的军曹正狞笑着瞄准他,手指扣动扳机的瞬间,周兰突然扑过来推开他。
枪声沉闷,像敲在闷鼓上。青林看着子弹从周兰胸前穿出,带出一蓬血雾。她的身体软软倒下,眼睛还望着孩子们逃跑的方向。
“八嘎!”军曹咒骂着再次举枪。青林抱着婴儿滚到垃圾桶后面,手指颤抖着按动手环的紧急按钮。全息投影突然展开,强烈的蓝光让士兵们下意识地闭眼。
“就是现在!”青林吼道,能量脉冲从手环爆发,虽然不足以伤人,却干扰了步枪的机械结构。趁士兵们摆弄枪支的瞬间,他抱着婴儿冲向教堂。
永恒的烙印
教堂的铁门紧闭,青林用力拍打,直到一个戴白帽的外国神父从门缝里探出头。“快开门!有孩子!”他用英语喊道。神父看见他怀里的婴儿和身后追来的日军,迅速打开了门。
青林把婴儿塞进神父怀里,又转身想去接其他孩子,却看见巷口闪过几个小小的身影——周兰用生命为他们争取了时间。军曹的枪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子弹穿透了青林的左肩,剧痛让他眼前发黑。
“快走!”神父把他拽进教堂,闩上沉重的铁门。青林靠在石柱上喘息,看着神父给婴儿喂奶,看着那几个孩子蜷缩在圣母像下瑟瑟发抖。手环的警报声越来越急促,时空锚点的能量只剩下5%。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人间炼狱。燃烧的建筑映红了夜空,枪声、惨叫声、狂笑声交织成地狱的交响曲。手环突然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2077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群小学生在献花,最小的女孩胸前系着红领巾,眉眼间竟有周兰的影子。
能量彻底耗尽的前一秒,青林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城市。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历史,就像无法阻止江水东流。但那些被救下的孩子,会带着周兰的勇气活下去,带着这段记忆活下去。
时空裂隙再次打开,青林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他最后听到的声音,是教堂里传来的童声,在用稚嫩的嗓音唱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当他在档案馆的地板上醒来时,《拉贝日记》还摊开在面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照出一行模糊的字迹:“在绝望中,总有光在闪烁。”
青林摸了摸左肩,那里的伤疤隐隐作痛,提醒着他那片血色土地上,曾经有过怎样的黑暗与光明。